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0年4月5日,赫鲁晓夫之子撰写的《父亲》三部曲的最终一部在莫斯科出版面世。赫鲁晓夫作为改革者,其措施有()

①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②鼓舞进展家庭副业③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④留意爱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学问的再认再现力量。赫鲁晓夫大规模开垦荒地,严峻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④不正确。

答案:C

2.以下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述,正确的是()

A.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

B.推广玉米种植获得成功

C.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限制

D.全面引入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依据所学学问,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故A项正确;推广玉米种植在西伯利亚地区并未获得成功,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照旧是打算经济体制,不行能全面引入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答案:A

3.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缘由,仍旧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转变了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进展

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力量。题干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一些特点:“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是指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究性和开创性;“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缘由,仍旧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是指赫鲁晓夫改革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答案:D

4.下表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状况表(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时期

项目

1961—1965年

1966—1970年

1971—1975年

1976—1980年

社会总产值

6.5

7.4

6.3

4.2

国民收入

6.5

7.8

5.7

4.3

工业总产值

8.6

8.5

7.4

4.4

农业总产值

2.2

3.9

2.5

1.7

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1964—1982年。

①20世纪60年月苏联经济持续增长②20世纪70年月苏联国民收入持续下降③工业领域是其进展的重点④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的经济进展呈下降趋势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961—1970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都呈上升趋势,说明20世纪60年月苏联经济持续增长,故①正确;从1971—1980年,每五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分别是5.7和4.3,说明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下降,但国民收入是在上升,故②错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工业是进展的重点,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农业,故③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年平均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说明经济进展水平下降,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5.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都加强了党的执政力量

C.都突破了原有的打算经济体制

D.都是对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力量。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A项不正确;他们执政时期,经济进展缓慢,腐败现象滋生,B项不正确;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的打算经济体制,C项不正确。

答案:D

6.1972年5月美苏签署的条约规定:双方陆基洲际导弹冻结在1972年7月1日实有和正在建设的水平上,苏联1618枚,美国1054枚。苏联数量优势得益于()

A.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

B.赫鲁晓夫“工业治理体制”的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加速进展战略”

解析: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他留意进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苏联军事实力快速增加。

答案:C

7.“他摆布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布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始终到剥光为止。”上述评论针对的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解析:“始终到剥光为止”表明该苏联领导人的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斯大林时期,苏联尚未解体,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并未导致苏联解体,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导致苏联解体,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故D项正确。

答案:D

8.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进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缘由有()

年份

1981—19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187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天津卓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L1U0A9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