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玉米新型种植技术研发推广及常见病虫害防治可行性建议.docx

玉米新型种植技术研发推广及常见病虫害防治可行性建议.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新型种植技术研发推广及常见病虫害防治可行性建议

摘要: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在储粮系统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为了实现高效种植,解决病虫害危机,本文针对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病虫害展开分析,从化学、物理、生物、农业防治技术四大方面介绍病虫害防治措施。并提出筛选优质品种、采取科学管理完成田间种植、研发推广新型种植技术等策略,为助力相关单位提高玉米种植质量,完成高效丰产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极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玉米在苗期可能出现地下害虫地老虎与地上害虫贪夜蛾,在喇叭口期容易遭受二代玉米螟的威胁,在穗期容易发生蚜虫啃食现象。黄绿条纹病更可能伴随玉米的整个生育过程。由于不同生长时期出现的病虫害类型不同,在进行病虫害防治之前,需充分了解各种常见的玉米病虫害种类,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防治工作。

1玉米常见病虫害

1.1大小斑病

大斑病是最常见的玉米病害之一。在我国东北、华北及南方海拔高、气温低的山岭地区,大斑病的发生概率更高。其常见症状为下部叶片率先出现病斑,随后由外部老叶逐渐向中心嫩叶蔓延。若未及时防控,最终病斑会遍布整株玉米,导致玉米枯死。大斑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玉米质量、收成的病害。小斑病常发生于抽雄、灌浆期,在我国雨量多、雨日多、气候温暖的潮湿地区,如长江、黄河流域附近更为常见。其危害程度相对大斑病小一些,主要表现为光合作用不足,叶片生长萎靡,生长速度缓慢。二者的主要区别为病菌种类、病斑样式不同[1]。

1.2锈病

玉米锈病多发生在相对湿度95%以上、15~35℃的温暖潮湿环境中。该病会导致玉米叶片掉落与干枯,若未及时防控,会感染茎秆、叶鞘与苞叶,轻则减产10%~30%,重则绝产。锈病的表现症状在南北方呈现不同特点。南方锈病与北方锈病症状相似,但其夏孢子堆的颜色为橘黄色,且锈斑更小、更密。

1.3茎腐病

茎腐病可分为真菌型茎腐病、青枯型茎腐病与细菌型茎腐病。其发病特点多为高温、高湿环境,一般来讲一旦气温低于26℃,病害即停止。因病原菌的种类不同,病理形态也略有不同,共同特点是茎内木质部颜色变褐色,茎部、皮层呈现黑褐色或淡褐色,根部腐烂,伤口处溢出黄褐色菌液。主要发生原因为排水与通风不良、地势低洼、种植密度过大或施氮肥偏多。

1.4矮花叶病

矮花叶病又名黄绿条纹病或花叶条纹病,在我国分布较广,各地区均有发生,但华北、西北等平原地区发生更严重,损失更大。该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均可能发生,四至六片叶子时最易发病,十至十二片叶子时,由于自身抵抗力增强,可进行自我恢复,相对其他病害,损失较低,一般在3%~10%。具体表现形式为植株的叶脉间出现椭圆形褪绿小斑,呈现断续排列的条点纹,并且叶片组织易折。

1.5玉米螟

玉米螟是能够攻击、啃食植物的多食性害虫,别名钻心虫、箭秆虫,是危害玉米成长的主要虫害之一。该虫害多发生于高湿中温地区,在我国北方春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出现频率更高,危害更大,经常可使玉米减产30%以上。该种害虫具备避光、喜湿的特点,具体危害特征随生长形态不同略有差异。在幼虫时期,喜欢潜伏在遮光性强、湿度大、糖度高的玉米心叶位置,受害叶片上会出现半透明的薄膜与虫钻孔洞。逐渐成长后会钻进玉米茎秆进行啃食,通过影响养分运输、破坏茎秆组织,使玉米枯萎早衰,严重时遇风便折。继续成长后会转移至玉米的坚硬部位,如果穗。通过啃食果粒与花丝,造成发霉腐烂、籽粒缺失等问题。待到老熟的成虫阶段,就会在停留部分完成化蛹的循环[2]。

1.6蚜虫

玉米蚜虫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害虫之一,具有温度普适性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该虫害多发生于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如抽雄扬花期,连续的干旱与高温环境会有利于蚜虫的发生。蚜虫喜欢幼嫩组织,具备趋糖性,其会不断吸食玉米汁液,并在吸食过程中,在叶面上分泌大量蜜露,影响叶片获取营养的速度,使玉米籽粒逐步干瘪,甚至造成空秆。同时由于蚜虫能传播多种病毒,加剧霉菌寄生,很容易造成更大损失。

1.7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害虫。原广泛分布于美洲,后通过缅甸飞入我国云南西南部,继而逐步扩展至我国中南部地区。作为外来入侵者,由于其具有迁飞距离远、繁殖能力强、适生区域广、防控难度大、具备假死性等特点,一旦发病对玉米的危害程度更大。该虫在幼虫阶段就会啃食玉米叶鞘与心叶,造成不规则形状的“窗孔”,严重时可吃光整株叶片,致使玉米死亡。此外,该虫还可借助风力进行吐丝扩散,在进入高龄期后呈现暴发性,吃光本株玉米后,能成群结队地迁移至周围,周而复始地危害其他玉米。

2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2.1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的防控玉米病虫害措施。通过使用各种化学药剂,能够快速、持久地防治病虫害。该方法起效快、操作简单,无地域与季节的限制,十分适合急救。例如,在防治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