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解说文字*在古代,文和字是有区别的。《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jin去声)多也。”可以看出,文字是有区别的,以时间而论,文比字要早;从结构看,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文亦指初文,即“依类象形”,单独画成为文,“形声相益”为字。旗:yan+其===旗文和字如:红:糸+工==红(即由糸mian和工两文形声相益合成)二、汉字的发展*汉字的发展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大篆)?小篆?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籀文隶书1234561、甲骨文*甲骨文图片殷周时期刻在龟甲或牛骨上的文字(大部分是卜辞),主要出自河南安阳,亦称殷墟卜辞。后来在陕西周原上又发现了这些东西,则主要是西周的。甲骨文常识甲骨文常识*19世纪末,河南安阳西北五里的小屯村,经常有一些骨片出土,这些骨头影响庄稼的收成,老百姓常常捡起来扔掉。不知何时,这些骨头被老百姓当作龙骨,宋沈括《楚溪笔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主治小儿、妇科和男子虚弱等各种症状,当地老百姓把它碾成了粉末敷在伤口上当作刀尖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山东潍坊古董商人范维卿收到一些龙骨,到北京找到他的老主顾——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鉴赏,王懿荣认为是古代卜骨。从此,甲骨文终于被发现了。王懿荣(王懿荣发现的甲骨文、1900年发现的敦煌写经、随后发现的汉晋简牍、内阁大库档案等一起成为我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甲骨文发现后,收藏也开始了,其中王懿荣、王襄、刘鹗、罗振玉、端方等为其中大家。但是外国人的染指也开始了,英国传教士库寿龄、美国宣教士方法敛、德国人威尔茨、卫礼贤,日本人西村博、三井源右卫门、林泰辅等是其中的盗窃者,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牧师明义士,在收购甲骨文骨片时,开始常被老百姓用假物欺骗,后来潜心研究,成为一代甲骨文研究大师1917年已经藏有50000片,仅1937年存在于他任职的齐鲁大学内的就有8000多片,可惜于日战时期下落不明。1928年,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在广州成立,10月,以傅斯年为所长的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其第一件事就是去安阳调查,而董作宾是当时前往调查的人。董作宾(1895-1963),字彦堂,号平庐,河南南阳人,1922年师从国学大师王国维,是我国甲骨学和考古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自从甲骨文被发现,王懿荣认为在“篆籀之间”,后来刘铁云《铁云藏龟》使甲骨文得以刊布流传引人注意;真正涉足这一学科的是清末朴学大师孙诒让,他写出了《契文举例》则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著作。罗振玉作为收藏大家,认为孙诒让还是“未能洞悉奥隐、”毫无可采之处,最后写出了《殷商贞卜文字考》。王国维《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通过甲骨文对《史记》等作了重要考证。郭沫若在甲骨文研究中造诣最深,他编成《卜辞通纂》和《殷契粹编》。此四人即有名的董彦堂、罗雪堂、王观堂和郭鼎堂“甲骨四堂”。董作宾甲骨文图片*甲骨文图片*返回金文也叫钟鼎文,亦叫铭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籀文也就是大篆。《说文》共收225个。相传,这种文字以古代一部史书《史籀篇》而得名。小篆现代研究文字,以《说文》为经典著作。《说文》就是篆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由李斯等人写定的文字。由籀文到小篆,是汉字划时代的时期,后来的汉字就以小篆为基础造型。隶书有秦隶和汉隶两种。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说文解字叙》:“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隶。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注:虫书即鸟书,“以书幡信,首象鸟形”;符者,竹而中剖之,字形半分;摹印,印章上所刻也,“摹印屈曲填密,则秦玺文也”;署书,“汉高六年,萧何所定,以题苍龙白虎二阙”,则是题匾一类文字;殳书,“书于殳也,殳体入觚,随其势而书之”,则是在葫芦上书写也。)晋代卫桓《四体书势》:“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隶变。省变。从小篆到隶定,中间有了简省。如“粥”。从小篆到隶书,要注意两个现象:隶定和隶变隶定。指从小篆到隶书,笔画没有减少,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定型。如“永”。再以后就有了草书、楷书、行书。还如“奏、奉、秦、泰、春”。讹变。不是省略笔画,而是变成了另外一种东西。如“服”三、汉字构造与“六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