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杜甫《登高》的文本细读.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甫《登高》的文本细读

杜甫《登高》的文本细读

杜甫的《登高》被称为七言律师的典范,问世以来,受到高度的

评价,对这首诗的评论也有很多。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

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写作有严格规定:每首八句;二、四、

六、八句要押韵,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邻韵通押;三四两句、五六

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回”、“来”、“台”和“杯”押韵,

都是阳平声;三、四句严对:“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

江”;“萧萧”对“滚滚”;“下”对“来”;后几句同样是字、词对仗工

整,句子之间也构成严对,平仄也毫无问题。从律诗的规范上来讲,

这首诗可称得上是七言律诗的典范。

杜甫有对文体意识很有研究,他博采众长,自成一格。把作诗视

为“吾家事”,在诗歌的体式、章法、字、句、韵等方面极为重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谓是他一生在诗歌创作上

精益求精的写照。他在诗歌上取得的成就是天才与后天的功夫结合的

产物。下面是笔者试从英美新批评的角度来对这首诗的文本层面进行

的解读。

新批评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于英美。它重视文本细读,从细节

入手,去揣摩推敲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结构。“含混”、“反讽”“、

悖论”、“语境”、“张力”是它的术语,对于文学文本研究颇有启

发意义。新批评最具代表性的.批评观点有:“诗是有机体,所以诗人

的任何一个部分要得到解释,都必须联系诗的整体语境;任何一个‘令

人不能忘怀的诗句’,都是在其特殊语境中取得的。”优秀诗作的基

本特征是――含混,诗之为诗即诗意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诗是内涵与外

延相互作用的结果,诗意的多重性来源于内涵,因外延而变得明晰,

诗歌也有了辩证的因素,即张力结构。新批评的代表人物有兰塞姆、

瑞恰兹等。

《登高》这首诗的文本结构,可以分为标题、首联、颔联、颈联、

尾联。标题“登高”两字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登高”作为古诗的

标题,也说明写作的背景。“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睹物之后所

引发的对情感、人生、命运的感喟,长期累积沉淀为中国古代知识分

子的一种情结。无数的骚人墨客都喜欢把自己的悲愁与秋相结合,杜

甫便是典型。想象一下,登高远观后,景物与自己的处境产生共鸣,

因而从标题中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悲苦之情。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充分显示出登高

望远的境界。首联两句,对仗之中仍然用韵,而且句中自对,无一不

工。诗的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

“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首联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

虚设,遣辞用字,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秋天一派肃杀的景象,猿

声阵阵悲啼哀啸,使得诗歌意境悠远,极富张力。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此联被称为千古

名句,仰视与俯视相结合,把秋天那种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写

的活灵活现,一种疏宕之气顿然而生。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声

势,都极为深动传神。前两联诗句都在描写秋天的景物,诗人站在高

处,四周的秋色尽收眼底,心中感慨万千,由此引出后四句,使得整

首诗浑然一体,不觉突兀。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此句可谓是愁到

最深处时不言愁的最佳例子。“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

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

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

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的节候。下句写孤病之态。

“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

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

情才因景而生。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进一步写出了国

势艰难危急,仕途坎坷,须发皆白或许都是年迈与愁苦的结果;疾病缠

身即顺其自然了,新来戒酒,所以即使愁绪万般也无从排遣。这一联

分承五、六句:“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

“多病”的结果。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从具体景物到气氛渲染,从时空相对的感情表达到回归现实的愁绪根

源,交融在一起,我们感受到的是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不禁对他肃

然起敬。

瑞恰兹说:诗人由于富于想象力,“能把纷乱的,互不联系的各

种冲动组织成一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83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