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杭州二中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
语文试卷
命题:盛旭峰斯剑鸣张心意林谢圆校对:斯剑鸣盛旭峰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直接靠土地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当然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老根是不常动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以
个人为单位,而是以住在一起的集团为单位的。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内接触少,生活
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如何认识和叙述乡土中国的“乡土性”,是乡土文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区分
了“乡土基层”以及和“乡土基层”不同的“社会”,乡土中国是礼俗社会,又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这
些特点基本决定了乡土中国和乡土文学的面貌。进入现代以来,家、国、天下及三者的伦常关系都在变化,
维持乡村秩序的“礼”作为社会规范失去了原来的有效性和坚固性,“现代性”因而烛照出了“乡土性”
的幽暗。
尽管“乡土性”和“现代性”不是对应的概念,但“乡土性”是在“现代性”的参照下被阐释的,知
识界、文学界对“现代性”的反思通常会带来对“乡土性”的重新认识。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初步形
成了讨论中国现代化问题的理论框架,而乡村现代化一直是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的焦点,这是乡土文学长
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王尧《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从乡土文学到“新乡土文学”》)
材料三:
《中国社会科学报》: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刻画了传统中国的乡土性特征。在您看来,中国百
年现代文学的“乡土性”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1页/共21页
丁帆:以鲁迅先生的小说为开端的中国乡土小说创作,是中国小说走向现代性的一个标志,也是中国
现代文学观念更新的发端,正是出现了“乡土性”这一新的特征,才使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两大题材之首的
“乡土题材”成为百年不衰的主旋律。因此,从文体的角度来说,所谓乡土文学主要成就在乡土小说领域
之中。
鲁迅小说的“乡土性”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将乡土中国的整体背景搁置在故事叙述中去抒写,也
就是“典型环境”;其次,把批判性的哲学思考融化在人物和故事的叙事中,像巴尔扎克那样深刻地呈现
恢弘的时代;再次,就是在审美的创造中,突出人物描写“这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化特征,也就是“典
型性格”,所以,鲁迅的乡土小说至今无人超越。
《中国社会科学报》:那些扎根乡村,以乡村的人和事为创作对象的乡土文学,在中国百年文学发展史
上留下了大量经典作品。作为《中国乡土文学史》的作者,从文学理论研究的视角来看,您认为中国百年
乡土文学的突出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丁帆:中国百年乡土小说的黄金时代有两个较为突出的时期,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前者
在鲁迅的旗帜下形成的“乡土小说流派”,用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写尽了一个行将走向灭亡时代的
悲剧,大量的小说在启蒙意识中实现着审美的变化;后者却是在继承传统创作方法和诸多引进的新方法基
础上,呼唤着一个新生时代的到来,林林总总的审美技术融入了乡土小说的实验之中。到了世纪之交,由
于中国乡土文学的文化语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书写中国乡土小说就成了一个“哈姆莱特之问”。
《中国社会科学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高歌猛进。伴随乡村的衰落,有人认为,中
国的乡土文学也逐渐式微。甚至有人悲观地认为,乡土文学将走向消亡。您如何看待现代文明处境对中国
乡土文学的重塑?
丁帆:城市化进程把乡土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语境中,如何表现这样的乡土社会,作家面临着种
种创作危机,特别是价值观的游移和眩惑,让作家不能自己。然而,越是处于这样一个大变革时期,就越
能产生好作品。能否创作出乡土文学的鸿篇巨制,关键在于作家有没有观察时代的恢弘视野,有没有对它
进行深邃的哲思,当然还要具备与内容相匹配的审美意识。
(摘编自张清俐、张杰《书写新时代的乡土文学——访南京大学教授丁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的生活具有地方性的特点,人们的活动范围受到了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内接触少,生活隔离,
各自保持者孤立的社会圈子。
B.“现代性”和“乡土性”并非对应概念,但“现代性”会烛照出“乡土性”的幽暗,对“现代性”的反
思还常引发对“乡土性”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英语一轮高考题组训练专题十八情景作文.docx
- 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基础提升课件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pptx
- Unit3SeaExplorationReadingandThinking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4.pptx
- 高三新概念压轴背景下的数学选填压轴试题汇编.docx
- 高二下期月考地理.docx
- 串讲课件平行四边形(5常考点14重难点2思想3易错押题预测)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pptx
- 湖北省荆楚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卷(原卷版).docx
-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
- 湖北省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数学试题.docx
- 课文改编综合填空题汇总-2024-2025学年五四制山东省泰安地区八年级下学期英语.docx
- 外出实习培训工作.ppt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培优b卷).docx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期末测试卷【典型题】.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巩固).docx
- 护理三基考试及答案汇总篇.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能力提升).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夺分金卷).docx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期末测试卷及完整答案【易错题】.docx
- 山东省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精品(基础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