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游离态——成熟后被释放并有侵染性的游离噬菌体粒子。整合态——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的前噬菌体。营养态——前噬菌体经过外界理化因子诱导后,脱离宿主核基因而处于积极复制、合成和装配的状态。②温和噬菌体的三种存在形式:第61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在核染色体组上整合有前噬菌体并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微生物。★溶源性菌株的命名:如:E.coliK12(?)③溶源性细菌(lysogen或lysogenicbacteria)λ噬菌体的裂解和溶源途径第62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就目前所知,所有温和噬菌体的核酸都是双链DNA。按照温和噬菌体DNA与细菌DNA结合部位的不同,又可将其分成两类:①只有一个特定结合部位的温和噬菌体:如:大肠杆菌的?噬菌体②具有多个或不定部位的温和噬菌体:如:大肠杆菌的P1噬菌体鼠伤寒沙门氏菌P22噬菌体。④温和噬菌体在细菌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置:第63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Lambdaattachmentsites第64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整合同步复制自发或诱导多次循环裂解性循环溶源性循环⑤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的生活史比较第65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LysogenicLifeCycleofaTemperateBacteriophage第66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⑥溶源性菌株的检验:方法:将少量溶源菌与大量的敏感性指示菌相混合,然后与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倒一个平板,经培养后溶源菌长成菌落,由于溶源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会有极少数个体自发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不断侵染周围的指示菌菌苔,形成了中央有溶源菌的小菌落,四周围着透明圈的独特噬菌斑。●敏感性指示菌——遇溶源菌裂解后所释放的温和噬菌体会进入裂解性生活周期的非溶源性菌株,这些菌株可以从自然界或菌种库中获得。第67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可稳定遗传,即溶源菌的子细胞一般也是溶源性的。☆自发裂解和诱发裂解(具有产生噬菌体的潜在能力)☆具有抗同原噬菌体感染的“免疫性”☆溶源性细菌的复愈☆获得新的生理特性(溶源性转变)☆局限性转导: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⑦溶源菌的特性:第68页,共9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溶源性特点:(1)溶源性转变(lysogenicconversion):温和噬菌体在菌体细胞内以前噬菌体形式存在可导致宿主细胞的表型改变,这种改变与其生命周期是否完成没有直接关系,这种改变称为溶源性转变。(2)免疫作用:前噬菌体基因还导致溶源性细菌对同类型噬菌体的侵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