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空气是重要的物质(一);;;气体成分;;气体成分;;2.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定量估测;?;【知识拓展】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是?体积分数,不能误解为质量分数。
2.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估测实验中,不能用铁代替红磷的原因是?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木炭、硫代替红磷的原因是?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3.空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作用及工业上空气成分的分离
(1)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具有质量,是一种重要资源。
(2)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各个方向的压强,这种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生活中的水泵、塑料吸盘挂衣钩、可以吸墨水的钢笔、吸饮料的吸管等,都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3)空气冷冻分离法:工业上先通过加压、降温的方法将空气液化,再利用液态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要点2氧气的性质及用途
1.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呈?淡蓝色。
(2)化学性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助燃性、?氧化性等。;2.氧气与一些常见物质的反应
(1)氧气参与的缓慢氧化:金属?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等。;(2)氧气参与的剧烈氧化:燃烧。;;物质;;①点燃磷前,在瓶底铺水的目的:?吸收产物P2O5,防止污染。;3.氧气的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4.氧气的用途:呼吸(急救、登山、潜水、航天等);冶炼金属;切割焊接金属;作氧化剂、助燃剂等。;要点3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3.二氧化碳的检验;要点4臭氧层的作用、温室效应的成因、利弊
1.臭氧层的作用
大气层的平流层中含有一层?臭氧气体,它可以吸收大部分(99%以上)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繁衍和生长。;2.温室效应的成因、利弊、如何控制
(1)地球对流层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允许太阳的热辐射透过,但却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发。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暖湿润,生机盎然。但是,如果温室效应加剧,对流层阻止热量散发的能力太强,就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甚至加剧土地荒漠化,引起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2)控制温室效应的方法:①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植树造林,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要点5空气污染
1.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一般认为,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污染性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可吸入颗粒物。
2.空气污染物的防治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控制污染源,减少废气排放,提倡使用无污染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等。;3.空气质量预报的主要内容;要点6自然界中碳、氧和氮的循环
1.碳和氧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元素。其中,?碳是地球上拥有化合物数量最多的元素,?氧是地壳里含量最高、分布最广的元素。碳循环和氧循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2.自然界的碳循环主要通过?二氧化碳来进行,主要途径如下:;自然界自发进行的碳循环,在很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为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大气的热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对地球产生一种“温室效应”。但随着人类对含碳能源的大量开采利用,以及对植被的破坏,致使更多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气而使全球气候发生变化。;3.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由于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因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如下图所示。;4.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一种元素,在大气中含量虽高但不能被绝大多数生物直接利用。要转化成能够被植物利用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有三条途径:
(1)大气固氮:在闪电的作用下,把氮气转化成硝酸盐。
(2)工业固氮: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把氮气转化成硝酸盐或氨。
(3)?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和某些蓝绿藻能够在常温下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铵盐或硝酸盐,用来合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合成各种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物,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合成的有机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等,经分解为氨基酸后再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在动物的代谢过程中,一部分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尿酸和尿素等排出体外,最终进入土壤。动植物死亡后的遗骸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和氨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从而完成生态系统的?氮循环。
在现代社会中,现代农业大规模地使用化肥,化石燃料的燃烧向大气散发氮氧化物的气体后又被雨水吸收后返回地面,以及其他的人类活动都会对氮循环产生影响。;;跟踪训练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8OnceuponaTimeSectionBPeriod41a-2b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docx
- 任务二土培蒜苗(课件)一年级上册劳动.pptx
-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pptx
- 高一化学试题答案.docx
- 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英语选修七Unit4 Sharing.doc
-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数学试卷.docx
-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docx
- 高二历史答案.docx
-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 广东省清远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docx
- Unit5MusicReadingforWriting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3.pptx
- 同类项课件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pptx
- Unit4SectionA(2a_2e)课件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 分离定律的应用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pptx
- 重庆市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11次考试(开学)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实验素养提升4.doc
- 《说“木叶”》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利用数量积计算长度与角度课件-高一下学期数学北师大版.pptx
- 菱形的性质课件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