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T/UNPXXXX—2024
机电类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机电类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基本要求、进场与变更要求、人员要求、安全档案管理要求、风险管理要求、评价与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机电类特种设备(以下简称“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operatorofspecialequipment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操作、维修等相关人员。
4基本要求
4.1所采购的特种设备应由相应资质的企业制造,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监督检验合格证明等完整的安全技术档案。
4.2使用单位应根据特种设备的用途、工作环境和使用频率等提出使用条件要求,选择适应条件要求的特种设备。
4.3购置旧特种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具有原使用单位移装证明和注销登记的证明;
b)具有完整的安全技术档案;
c)经定期检验合格,符合使用登记要求。
5进场与变更要求
5.1场所环境
特种设备使用场所应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符合相关设计标准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5.2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
2
T/UNPXXXX—2024
5.2.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选择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特种设备安装、改造或重大维修,并督促施工单
位依法履行安装告知手续,未履行告知手续不应施工。
5.2.2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过程应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应投入使用。
5.2.3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结束后,使用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提供以下施工技术资料:
a)施工告知证明;
b)隐蔽工程及其施工过程记录;
c)重大技术问题处理文件;
d)施工质量证明;
e)监督检验证明。
5.3使用登记
5.3.1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的30日内,使用单位应向设区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
部门申请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5.3.2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时,使用单位应提供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使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
印件(加盖使用单位公章)、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监督检验合格证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安全管理制度等有关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5.4移装
5.4.1特种设备在使用单位内部移装的,使用单位应在移装完成后投入使用前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5.4.2特种设备跨原登记机关行政区域移装的,原使用单位应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手续
5.4.3移装过程需要进行安装监督检验的,变更时应附上监督检验报告。经检验为不允许使用的设备
或者超过使用年限的,不应进行移装。
5.5过户
特种设备产权发生变更时,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办理注销手续,并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移交新使用单位,新使用单位应按5.3要求办理手续。
5.6停用及重新启用
设备停用1年以上的,使用单位应自行将该设备封存,向登记机关书面报告,将使用登记证交回登记机关保存;重新启用该设备前,应对该设备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可重新启用,并到登记机关办理重新启用手续。使用单位在设备停用期间应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保证停用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5.7注销
特种设备报废、过户或者不作为特种设备使用的,使用单位应向原登记机关注销登记,交回使用登记证。报废的特种设备应作安全和环保技术处理后进行解体(破坏),起重机械拆卸应由相应安装资质的单位进行。
6人员要求
6.1人员配备
T/UNPXXXX—2024
3
6.1.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作业人员应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上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复印
件应置于工作岗位的显著位置。各类人员至少按下列要求配备:
a)电梯司机:货梯、病床电梯、直接用于旅游观光且速度不小于2.5m/s的乘客电梯,以及按照国家机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应采用司机操作的电梯,每台每班持证司机不少于1名。其它电梯由使用单位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b)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地控式起重机械每班每工位持证司机不少于1名,其他起重机械每台每班持证司机不少于1名,有驾驶室的起重机每班每工位持证指挥不少于1名,且司机和指挥不应为同一人;
c)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司机: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每台每班持证司机不少于1名;
d)客运索道作业人员:客运索道每条每班的司机、维修岗位应持有相应的作业人员证。其中,脱挂抱索器客运索道司机岗位应持索道维修人员证。
6.1.2使用单位应按安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多物理场仿真偏微分方程深度学习求解器构建规范要求》编制说明.docx
- 《多物理场仿真偏微分方程深度学习求解器构建规范要求》编制说明.pdf
- 《光伏电池工艺设备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镀膜设备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 《光伏电池工艺设备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镀膜设备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 《光伏电池工艺设备 低压扩散设备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 《光伏电池工艺设备 低压扩散设备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 《光伏电池工艺设备 原子层沉积(ALD)镀膜设备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 《光伏电池工艺设备 原子层沉积(ALD)镀膜设备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