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统编版高中历史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pdf

统编版高中历史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版高中历史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测试题

(含答案)

、单选题

1.战国时期,七国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

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中国北方,建立北

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些现象反映出()

A.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强化B.国家统的趋势进步增强

C.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D.尊宗敬祖的思想被各族认可

2.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五千言,下列属于其主张的是()

A.“尽地力之教”B.“兼爱“非攻”

C.“为政以德”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墨子批评儒家“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的主张,认为这会导致“群

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有学者认为这是对儒家“知命论的误解。

下列儒家言论中能为该学者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认为礼是自我完善的外在规范。荀子

提倡“隆礼,同时强调礼的作用是“别,是“明分使群,使社会成为有组织的群体;为

了达到此目的,他主张以法入礼,严格上下伦理等级秩序。儒家这思想的发展()

A.符合社会转型的需要B.助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D.为礼乐制度的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5.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诸子百家思想中代表平民利

益的是()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君主独裁”

B.孔子主张“仁政”,强调“以德治民

C.墨子主张“兼爱”“节用,反对战争

第1页共7页

D.老子主张“无为”,提倡顺应自然规律

6.战国中后期的孟子提出了“定于”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

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这些思想()

A.体现了百家思想的争鸣B.反映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C.保证了中央集权的建立D.体现了国家统的趋势

7.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

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等

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的多民族国家。材料意在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统多民族国家形成B.民族交融、华夏认同

C.夷夏观念开始消失D.战国七雄已经形成

8.春秋时期,中小商人“负任担荷,服牛招马,以周四方……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富商

大贾更是“金玉其车,交错其服”,南通于楚,北适于晋,东抵于齐,西达于秦,周游列国。

这现象表明()

A.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各地间经济联系的加强

文档评论(0)

昊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自由职业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