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第四单元修身正己能力提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彩陶是历史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制品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瓷上作品相比纸本作品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róng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风格各异而又多zī多彩的彩陶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suìguīB.cuìguī
C.cuìguìD.suìguì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róng()合多zī()多彩
2.诗文默写。(8分)
花木本是无情之物,韩愈《晚春》中的“①,②”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现出诗人爱春惜春之情。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莲,③”用象征手法,把莲花比作君子,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④”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王维《竹里馆》中“⑤,⑥”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诗人或借景抒情,或借古讽今。李商隐的《贾生》中“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汉文帝问鬼神之事,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赵师秀的《约客》中“⑦,⑧”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的景色,衬托诗人孤寂、无聊的心情。
3.班级拟开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请你结合作品内容从以下角度任选其一,写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字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4分)
角度一:人物塑造角度二:钢铁精神角度三:写作手法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②如今,这种阅读方式广为流行,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③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滋养精神最有效的方式,然而阅读也有“浅”“深”之分。
④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
⑤深阅读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如沉浸在一部纸质名著中的阅读。
A.①⑤②③④B.①⑤③②④
C.③②⑤④①D.③①②⑤④
5.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参加班级开展的“孝心伴我行”的主题活动。(共9分)
材料一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当今人们认为“孝”就是能够赡养父母。而马和狗也都有人饲养,能说“孝”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
材料二《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做人子女,要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病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让父母蒙受羞辱。
(1)根据材料,从对待父母和对待自己两个角度说说如何行孝。(3分)
(2)班级决定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办一场“母爱·感恩”的主题晚会,请你为节目诗朗诵《游子吟》和下一个节目女声独唱《妈妈的吻》写一段串词。60字左右。(4分)
(3)谈到尽孝,有人说:“我工作忙,钱赚得还太少,等我将来有时间和能力了,我会来尽孝。”针对这种“将来再尽孝”的观点,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阅读(2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16分)
作家梁晓声印象
刘晓鸥
①今年年初,电视剧《人世间》在央视播出后好评如潮。追剧和阅读双管齐下,让我产生了一种新奇的阅读体验。触景生情,不禁想起我与梁晓声老师的一段美好交往。
②1997年深秋,深圳某杂志社邀请我参加笔会。令人惊喜的是,梁晓声老师也在受邀之列。这年他整四十八岁,恰是人生的茁壮之季。但他看上去身板瘦弱,脸色憔悴,听文友说,他的颈椎和肠胃也不太好,显然,是长年累月的勤苦写作造成的。
③笔会安排我们参观了深圳的几个标志性景点,梁老师每天和我们一起出游参观,彼此熟悉起来后,笔会的气氛变得和谐轻快。在梁老师面前,我自如放松,请教的问题梁老师都微笑着逐一给予回答,语气中带着宽厚和理解。
④1998年1月,我接到了武汉《知音》杂志副总编关前先生的长途电话,关先生交给我一个去北京采访的任务,被采访对象恰是梁晓声老师!
⑤在深圳时,梁老师就给我留了他北京家里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