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利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技术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T/XZBX0001—2025

水利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水库、堤防、泵站、灌区等水利工程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施工数字化管理,涵盖土建施工、机电安装、金属结构等专业工程。

本文件规定了施工数字化管理的总体架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及实施与评价内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字化管理digitalmanagement

指基于系统工程方法论,通过集成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及区块链等技术,构建“数据-模型-业务”联动的管理生态系统。

4总体架构

4.1技术架构

采用云-边-端三级体系,体系内容应包含:

——终端层:部署智能传感器(振弦式、光纤光栅等)、UWB定位标签、AI摄像头等智能设备;

——边缘层:建设工地级边缘计算节点,实现数据本地化处理(延迟≤50ms);

——平台层:构建包含数据中台、业务中台、AI中台的云服务平台。

4.2数据架构

数据架构宜建立“四库一图”数据体系,体系内容应包含:

——基础数据库(地质、水文等);

——业务数据库(进度、质量等);

——物联网数据库(传感器实时数据);

2

T/XZBX0001—2025

——知识库(工艺工法、规范标准);

——三维数字地图(倾斜摄影+BIM融合)。

5技术要求

5.1智能感知系统

5.1.1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网络监测类型及技术指标见表1。

表1传感器网络监测类型及技术指标

监测类型

技术指标

混凝土温控

测温精度±0.5℃,采样间隔≤15分钟

基坑变形

北斗定位精度水平5mm+1ppm,高程8mm+1ppm

渗流渗压

量程0~2MPa,分辨率≤1kPa

5.1.2移动巡检

——无人机:配备多光谱相机,每周生成NDVI植被指数图(分辨率≤5cm);

——机器人:隧洞检测机器人应具备气体检测(CH4/O2/CO)、裂缝识别(精度0.1mm)功能。

5.2BIM深度应用

5.2.1模型精细度

——土石方工程:LOD400级(应包含碾压分区、填筑层信息),模型拆分规则见附录A.1;

——金属结构:LOD500级(应包含焊缝编号、探伤记录)。

5.2.2模型轻量化

单工程模型三角面片数应≤2000万,Web端加载时间≤8s(100M带宽)。

5.3智能决策

——进度预测:采用蒙特卡洛算法模拟工期,偏差率≤3%;

——资源调配:建立混凝土浇筑运输优化模型,罐车利用率提升≥15%。

6管理要求

6.1数据治理

——元数据管理:建立包含业务属性、技术属性、管理属性的三级元数据目录;

——数据血缘:记录数据加工处理全过程,保留版本变更记录≥5个迭代周期。

6.2系统集成

T/XZBX0001—2025

3

——接口标准:采用RESTfulAPI,支持与智慧水利大脑平台的无缝对接;

——区块链应用:关键验收数据上链存证,哈希值同步至水利部监管链。

7实施与评价

7.1实施路径

组织操作培训(≥16学时),培训内容需包含附录A.2规定的协同流程。实施路径内容见表2。

表2实施路径

阶段

里程碑

输出物

策划期

数字化方案评审通过

BIM实施大纲、数据标准手册

建设期

数字底板上线运行

融合模型、数据接入报告

运维期

通过竣工验收

数字孪生体、数据资产清单

7.2绩效评价

——数据质量:完整性≥98%、一致性100%、时效性(延时≤1分钟);

——经济效益:减少质量返工≥30%、降低安全事故≥50%。

T/XZBX0001—2025

4

附录A

(资料性)

BIM应用指南

A.1模型拆分规则

A.1.1拆分原则

拆分原则见表A.1。

表A.1拆分原则

拆分维度

具体要求

专业划分

按土建、机电、金属结构、安全监测等专业独立建模

施工阶段

分标段模型需与施工组织设计匹配(如围堰工程、大坝主体、泄洪洞等独立拆分)

模型精度

LOD300及以上模型需按单元工程拆分(如单个坝段、闸孔)

区域划分

水平方向按施工分区(网格≤50m×50m),竖向按结构层(层高≤3m)

A.1.2拆分粒度

拆分粒度见表A.2。

表A.2拆分粒度

工程类型

模型单元划分标准

土石方工程

按填筑分区(每区≤1万m3)含碾压参数、检测点坐标

混凝土工程

按浇筑仓号(单仓≤500m3)含温控曲线、冷却水管布置

金属结构

按安装单元(单件≤5吨)含焊缝编号、探伤记录

A.2协同工作流程

多方协同机制见图A.1。

图A.1多方协同机制图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