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

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鸦片战斗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精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斗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开放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

A.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

B.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

C.英国的殖民扩张预备充分

D.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

解析:清军未对英军在中国沿海调查行动进行阻止说明清军缺乏海权意识和观念,故A项正确;仅凭清军没有阻止行为不能得出清军海上军事实力不足,故B项错误;从英军的水文调查可以佐证英国的殖民扩张预备不够充分,故C项错误;综合国力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多方面,仅凭材料不能得出双方实力悬殊,故D项错误。

答案:A

2.鸦片战斗以前,清政府的关税固定为4%,但外商在广州卸货需给官员打点,或许会占到英商进出口货物的10%~40%。《南京条约》英方关于关税的商定是:“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主要体现了()

A.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

B.英国要求清政府明定关税

C.中英两国走向正常贸易

D.外商反感清政府税制腐败

解析:由材料可知鸦片战斗之前,外国人来中国贸易交纳少额关税,但需要花大额金钱给官员打点,这样便提高了商品贸易的成本,因而鸦片战斗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英国要求清政府将关税“颁发晓示”,即明定关税,故选B项。

答案:B

3.图中所示现象()

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

A.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连续实施

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

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进展成效显著

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解析:鸦片战斗后英国输华货物经受了由增长到降低的变化,这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英国总结缘由时认为是由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不足,所以期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故选B项。

答案:B

4.鸦片战斗后,清政府任命两江总督耆英以钦差大臣名义兼管五口通商事宜;道光二十四年,耆英调任两广总督,兼办各省通商善后事宜,此即五口通商大臣一职的产生。这一官职的设置表明()

A.近代中国外交体制有所调整

B.近代专职外交事务大臣消灭

C.中心机构半殖民地化的开头

D.对外交涉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中官职的设置渐渐转变了清前期由理藩院、礼部兼办对外交往事务的惯例,表明近代中国外交体制有所调整,故选A项。此时,五口通商事宜由两江或两广总督兼管,并未设置专职外交事务大臣,排解B、D两项;中心机构半殖民地化开头的标志是1861年总理衙门的开设,排解C项。

答案:A

5.在一次签约仪式上,英方谈判代表认为:“条约所取得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北京驻使,没有这一项,这个条约是一文不值的。”而清政府认为“准夷酋之伪钦差驻京,动受挟制”,此条“为患最剧,断难允行”。这表明()

A.中英两国进行了公平协商

B.英国试图在外交上掌握中国

C.中英分歧巨大,导致签约流产

D.清政府尽力维护国家主权

解析:近代中国受外国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没有取得和英国公平协商的地位,故A项错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便于列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掌握中国,故B项正确;中国在近代处于被外国侵略的境地,只能被迫接受不公平条约,导致签约流产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不是侵害国家主权,不能体现出清政府尽力维护国家主权,故D项错误。

答案:B

6.伊藤博文在中日谈判中透露割让台湾之事,李鸿章答以英国将会干涉,伊藤博文却说:“岂止台湾而已!不论贵国版图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国能出面拒绝?”伊藤博文此“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日本()

A.国际地位已得到列强的认可

B.与英国形成瓜分中国同盟

C.能获得列强的默许和支持

D.经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

解析:题干问的是主要依据,结合甲午战斗背景可知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英日同盟形成于1902年,故B项错;D项虽是缘由但不是主要依据,列强并非出于对日本的忌惮不干涉,而是出于自身利益需求实行默许纵容。

答案:C

7.下图是创作于甲午中日战斗后的一幅名为《临渴挖掘“海军港”水井》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A.清廷筹划海军缺乏长远眼光

B.政府官员乐观挖掘海军港口

C.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

D.大规模的国防建设正在进行

解析:由漫画题名“临渴”可知清廷的政策只顾眼前,缺乏长远规划,故选A项;政府官员乐观挖掘海军港口与漫画的主旨不符,排解B项;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是在甲午中日战斗过程中,而此漫画创作于甲午战后,排解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6****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