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土木工程制图基础》课件_第13章 透视投影.pptx

《土木工程制图基础》课件_第13章 透视投影.pptx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制图的基本知识第3章点、线、面的投影第4章线面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第5章投影变换第6章曲线与曲面第7章基本立体第8章平面截切立体第10章组合体第11章轴测图第12章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第13章透视投影第14章标高投影第15章计算机绘图第1章绪论第9章两立体相贯

第13章透视投影13.1透视的基本概念13.2一点透视的画法13.3两点透视的画法13.4透视图的分类和概括

第13章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知识目标】1.掌握透视投影的基本概念;2.掌握绘制一点透视图和两点透视图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标】根据不同的表达对象,选用适合的透视投影方法,灵活运用一点透视图和两点透视图来表达组合体和建筑形体。

第13章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以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素绢以远暎,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间,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宗炳的透视学理论中国公元5世纪南朝刘宋时期(402-589年),注重绘画形似的宗炳(375-443年),生动地描述了透视投影的基本原理。宗炳在他的论著《画出水序》中说:宗炳(375-443年)所论透视之法,是以画“昆阆”之形为例,论述绘画作图透视方法及其绘图规律的理论之作,也是深刻地反映宗炳图学思想的系统论述。

第13章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宗炳(375-443年)所论透视之法,是以画“昆阆”之形为例,论述绘画作图透视方法及其绘图规律的理论之作,也是深刻地反映宗炳图学思想的系统论述。“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的图解“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的图解

第13章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散点透视的画法散点透视画法的效果是使人无论站在画面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它的画法是把每一个视点所得到的图形联系起来,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动态图形,达到“面面看”、“步步移”的目标。故而散点透视亦称为运动透视。宋张择端(约1085年—1145年))《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结构

第13章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指的是在一幅画中,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是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

图13-1透视投影与正投影第13章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空间平面多边形ABCD画面P(正立面V)平面ABCD的水平投影基面H(水平投影面H)视点S平面ABCD的透视投影平面ABCD的正面投影13.1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13章透视投影13.1.1透视投影的基本术语图13-2透视投影的基本概念返回本章目录13.1透视的基本概念画面P(正立面V)视平面hSh视距Ss’(视点到画面的距离)视点S视高Ss(视点到H面的距离)站点s(视点的水平投影)基面H(水平投影面)主点s’(视点在画面上的投影)视平线hh视线SA(视点与空间点之间的连线)点A的透视投影A0(视线SA与画面的交点)空间点A(在H面内)基线OX(画面与基面的交线)

第13章透视投影13.1.2点线面的透视投影例13-1求空间点A的透视投影。13.1透视的基本概念返回本章目录a0A0图13-3点的透视投影

(a)(b)(c)第13章透视投影图13-4铅垂线的透视投影13.1.2点线面的透视投影例13-2求铅垂线AB的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13.1透视的基本概念A0B0

(a)(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酱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