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名为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开始于()
A.明末清初 B.鸦片战争前
C.鸦片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
解析: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方的东西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社会才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C
2.19世纪末,有人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从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有钱人能实现的有()
①吃西餐 ②喝西洋饮料
③喝咖啡 ④建造花园式洋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注意时间限制“19世纪末”。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故①②③④都正确。
答案:C
3.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相馆。”这实质上反映了()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剪辫心态,不是说难以推行,故A错误;传统精华悉心保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故C错误;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材料中“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说明国人变革心态比较矛盾,故选B。
答案:B
4.1902年6月26日,天津《大公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表明征婚者()
①要求女性解放②追求文明婚礼③进行反清宣传④崇尚西方科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题干中的征婚广告不能体现③项“进行反清宣传”,故排除。
答案:B
5.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解析:注意时间限制“20世纪50年代初期”,经济建设屡遭挫折应是在50年代末以后,故选D。
答案:D
6.上海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当时都要凭票供应,几百人甚至几千人中才能分到一张票。这反映了当时的上海()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
C.工业化已初具规模
D.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解析:凭票购买反映了物资的极端缺乏,这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的表现。
答案:A
7.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外来文化的影响 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
C.人们的思想解放 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
解析:从服饰的变化看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的解放。
答案:C
8.“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为参桂补酒播放了中国第一条电视广告,1980年,北大的学生开始民主选举学生会主席,1982年有人穿上了牛仔裤,1983年北京展览馆里首次公演了模特时装表演……”材料表明当时的中国()
A.生活方式已经西化 B.进入工业化时代
C.人们思想日益解放 D.休闲方式多样化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之初带来的思想解放。材料从首个电视广告、大学民主选举和时尚服装展示等几个生活侧面,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和更新。故选C。
答案:C
二、非选择题(18分)
9.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家庭观念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媒妁何?远耻防淫佚也。
——《白虎通·嫁娶》(东汉班固整理)
材料二“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遂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
——《适可斋记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
材料三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年代
1949-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
26.6
28.8
12.66
15.6
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婚姻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婚姻观念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6分)
(2)依据材料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4SectionA1a-1d课件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1).pptx
- 纸贴画大熊猫(课件)-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山东科学技术版.pptx
-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政治课时检测(三十五)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doc
-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消元法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pptx
- Unit1FestivalsandCelebrations单词讲与练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pptx
- 主题班会课件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心理健康教育).pptx
- 2024-2025学年高中新版标准日语初级下册导学案第37课優勝すればオリンピックに出場することができま任务单.docx
-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pptx
- 压强(课件)-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pptx
- 专题强化二十三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和能量问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