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同义词及其辨析.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程度轻重不同疾、病:疾指一般的病,病指重病。《左·宣15》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饥、饿:均指肚子饿,但饥指一般的饿,程度轻。陶渊明《饮酒》“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饿指饿坏了,程度重。《论·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孟子·梁上》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莩:饿死的人)。《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宁可一个月吃不饱,也不愿十天没饭吃。)D、适用对象各异琢、磨:均指雕刻玉石,使成器物,但“玉谓之琢,石谓之磨。”口、嘴:都指嘴,但口指人,嘴本作觜,指鸟。皮、肤:皮指兽,肤指人。“肤如凝脂/相鼠有皮”。03040201同义词及其辨析一、古代汉语同义词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鲍照《代东武吟》)02同义词的定义03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诗》二)01同义词就是彼此可互训,在某一个意义上相同或者相近的一组词。04偷、窃:“偷”在古代汉语中的常用义是苟且,得过且过,又有刻薄、不厚道义。如张衡《东京赋》“示民不偷”;窃,古代常作谦词,表私自、私下,又用作副词,表暗中、暗暗地,但从两汉以后,在“暗中盗取他人财物”上,它们是相同的,《孔乙己》“窃书不算偷”。A、同义词是相对的,古汉语同义词是随着词汇的历史发展而变化的,因而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有些词可能在上古同义,到了中古或近古则不同义,反之,有些词在上古可能不同义,到了中古或近代却变成了同义词,因此对于古汉语同义词,既要从共时的方面去考查,又要从历时的角度去考虑。好、美好:上古两义:美,特指女子貌美;良、善、优义。《国策·赵》“鬼侯有子而好”;《陌上桑》“秦氏有好女”;《列子·杨朱》“贤愚好丑,成败是非”;但后来“美丽”这个意义消失了,只剩下“良、善、优”义,跟“坏、劣、差”相对,不再与“美”构成同义关系了。徐、慢徐的本义是慢走,慢的本义是怠慢、傲慢。从本义来说,不是同义词。后来慢引申为缓慢,在这个意义上与徐构成了同义词。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徒、步本义是步行,《易·贲卦》“舍车而徒”;《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后由于引申,两词意义越来越远,“徒”由“步行”引申为名词步兵、徒众、门徒:《左传·宣2》“倒戟以御公徒”;《论语·微子》“是鲁孔丘之徒与?”又为形容词空:《孟子·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步”由“步行”引申为“脚步”:《东京赋》“驾不乱步”(驾:驾车的马);量词,举足两次为一步:《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六尺:《史·秦始皇本纪》“六尺为步”。于是两词各自与别的词构成同义。B、古汉语词汇自古至今真正同义的不多,一般只是在某一点上相同或相近,只要在某一个意义上相同或相近,其它方面无论有多少差异,都可以看作是同义词。同义词的形成01A、语词所反映的事物特点、本质的相似性:世界上的事物虽然千差万别,各具个性,但它们之间又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这些联系进入语词以后,就导致了同义词的产生。这是同义词产生的本质原因。如完、备:01两词都具有“全”的意义,但侧重点不同;“完”着重在形体上,指形体的完整、不残缺,杜甫《石壕吏》“出入无完裙”;“备”着重在数量上,指应有尽有、没有遗漏:《孟·滕下》“牲杀器皿衣服不备”。01B、词义引申有些同义词原本意义都不相同,但一经过引申阶段,变得意义相同了。如:经/缢:原来均无“吊死”义,《说文·纟部》经,织纵丝也(织布的纵线,横叫纬);缢,绞也(两股绳拧在一起,两绳相交而紧)。经由纵丝引申为悬挂:《庄子·刻意》“吐故纳新,熊经鸟申舒展、伸直”(熊经:象熊一样悬挂在树枝上)。由悬挂引申为吊死:《论语·宪问》“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史·田单列传》“遂经其颈于树枝”。治/理:治的本义是治水,理的本义是理玉,二字本义不相同,后经引申,在治理、管理意义上形成了同义词。唐代避高宗讳,以理代治,正是同义相代。C、方言形成自古以来,汉语就有方言和标准语的差别,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方言词汇进入通语,其中有的方言词就和通语中的相应的词构成了同义关系。坟、丘:《方言》十三“秦晋之间谓之坟……自关而东谓之丘”。在“坟墓”这个意义上,坟、丘是方言同义词,关东(函谷关以东)把坟墓叫做丘的有:楚昭王墓叫昭丘;赵武灵王墓叫灵丘;吴王阖闾墓叫虎丘。舟、船:《方言》九“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说文》“古曰舟,今曰船”段注:“古人言舟,汉人言船”。这不对,汉以前也有言船的:《墨子·小取》“船,木也”,经传中船字不常见,因为它是方言词,而关中地区的这个方言词随着汉代政治中心转移到关中也就进入到通语中来了。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