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杨万里《寄题石湖先生范至能参政石湖精舍(其一)》古诗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2025厦门二模).docx

杨万里《寄题石湖先生范至能参政石湖精舍(其一)》古诗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2025厦门二模).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福建省厦门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寄题石湖先生范至能参政[注]石湖精舍(其一)

杨万里

万顷平湖石琢成,尚存越垒对吴城。

如何豪杰干戈地,却入先生杖屦声。

古往今来真一梦,湖光月色自双清。

东风不解谈兴废,只有年年春草生。

[注]范至能参政,即范成大,字至能,曾任参知政事,后因言官弹劾被赋闲职,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石湖是因越王勾践凿石开渠而形成的,交代了石湖的历史由来。

B.颔联古今相照,昔日战场干戈声与当下的杖屦声形成反差,令人感慨。

C.本诗第六句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表里俱澄澈”一句意趣相近。

D.尾联中描绘春到石湖,芳草萋萋的美景,用绵延春草寄寓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6.范成大官拜宰辅仅70天就被赋闲职,杨万里在诗中是如何劝慰友人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D

16.①诗人借吴越相争的典故,表达对历史兴替、人生荣辱的感慨,劝慰友人不必执于功名;②诗人用石湖的优美景色,比况友人清正的品格,劝慰友人静享自然的清韵;③诗人以盛衰兴亡、万物更替的自然之理,劝慰友人要以超脱的心境面对一时的变化。

【解析】

15.D.“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有误,尾联“东风不解谈兴废,只有年年春草生”,这里的春草主要是用来感慨时光的流逝、历史的兴废,而不是寄寓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故选D。

16.首联“万顷平湖石琢成,尚存越垒对吴城”大意是“眼前这万顷碧波的石湖,像是由巨石雕琢而成,至今还留存着当年越国的堡垒,与吴国的旧城遥遥相对”,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以石湖的优美景色,比况友人清正的品格,劝慰友人享受这优美的自然美景,不要太执着于得失;颔联“如何豪杰干戈地,却入先生杖屦声”大意是“这片曾是豪杰们征战厮杀的干戈之地,如今怎么回荡着先生悠然的杖屦之声”,这里是借用了吴越争霸的典故来劝慰友人,往昔的金戈铁马与如今的悠然漫步形成鲜明反差。再厉害的英雄人物也会成为过往,被历史掩埋,所以不必太过执着于人生的得失和功名,表达出一种对历史兴替、人生荣辱的感慨;颈联“古往今来真一梦,湖光月色自双清”大意是“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真的就像一场虚幻的梦,而石湖的湖光与月色,却依旧那般澄澈清明”。诗人发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人世不过一场幻梦,盛衰兴亡、万物更替一直存在,以这样的自然之理劝慰友人要看淡一切,要有超脱的心境,要看淡人生的荣辱得失。

译文:

眼前这万顷碧波的石湖,像是由巨石雕琢而成,至今还留存着当年越国的堡垒,与吴国的旧城遥遥相对。这片曾是豪杰们征战厮杀的干戈之地,如今怎么回荡着先生悠然的杖屦之声。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真的就像一场虚幻的梦,而石湖的湖光与月色,却依旧那般澄澈清明。东风不懂得谈论历史的兴衰变迁,每年春天,只有那春草依旧按时生长。

赏析:

诗的开篇描绘石湖的形成与周边的历史遗迹,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且富有历史沧桑感的氛围。“万顷平湖石琢成,尚存越垒对吴城”,石湖的浩大与古老的军事堡垒相互映衬,让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沉淀。随着诗句推进,诗人将视角从宏大的历史场景转向当下石湖精舍中的范成大,“如何豪杰干戈地,却入先生杖屦声”,今昔对比,凸显出一种静谧与悠然,往昔的金戈铁马与如今的悠然漫步形成鲜明反差。后半部分“古往今来真一梦,湖光月色自双清。东风不解谈兴废,只有年年春草生”,则在对历史与自然的思索中,营造出一种空灵、超脱又略带惆怅的意境,历史如梦般虚幻,而自然却永恒不变,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情感张力。整首诗借石湖的景色、历史遗迹以及自然现象等景物,抒发诗人对历史、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如“湖光月色自双清”,既是对石湖美景的描绘,又寄托了诗人对纯净、超脱境界的向往;“东风不解谈兴废,只有年年春草生”,在写景中蕴含着对历史兴衰的无奈和对自然永恒的喟叹,情景交融,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