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吉林省通化市单招语文测试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100题)
1、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拉
D.赫鲁晓夫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正确,1921年春,苏维埃俄国击退了外国武装干涉,平息了国内叛乱,开始了和平建设时期,这时列宁果断地结束战时共产主义,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苏维埃俄国进入了新经济政策时期。B项错误,斯大林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在任期间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C项错误,布哈拉是乌兹别克斯坦城市,位于泽拉夫尚河三角洲畔,沙赫库德运河穿城而过,有2500多年历史,人口约25万,中亚最古老城市之一。D项错误,赫鲁晓夫,前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期间,他于1956年主持召开苏共二十大,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此后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的各领域均为活化,尤其是文艺获得解冻。同时,赫鲁晓夫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改善。故本题选A。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的是什么节日?()
A.清明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端午节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整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故本题选A。
3、“夏满芒夏暑相连”中的第二个“夏”指的是()。
A.立夏
B.夏至
C.立秋
D.秋分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夏满芒夏暑相连”是《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第二句,分别对应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A项错误,“立夏”指的是句中的第一个“夏”。B项正确,“夏至”指的是句中的第二个“夏”。C项错误,“立秋”指的是《二十四节气歌》里面“秋处露秋寒霜降”中的第一个“秋”。D项错误,“秋分”指的是《二十四节气歌》里面“秋处露秋寒霜降”中的第二个“秋”。故本题选B。
4、被誉为新中国石油战线的“铁人”的是()。
A.雷锋
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雷锋精神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2019年9月25日,雷锋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B项正确,王进喜被誉为“铁人”。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集中体现出我国石油工人的精神风貌。C项错误,邓稼先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因为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D项错误,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故本题选B。
5、塔西佗陷阱是指()。
A.是指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B.是指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左右)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1.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2.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一种结果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C.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D.现代民主制下,政治家为了迎合自身的利益驱动而形成的民生投入的不足或刚性发展,从而造成民生缺少或民生过度的现象。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正确,塔西佗陷阱这一概念最初来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历史》,是塔西佗在评价一位罗马皇帝时所说的话:“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之后被中国学者引申成为一种现社会现象,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B项错误,题干表达的是中等收入陷阱,他的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C项错误,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