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汲郑列传》《象山先生全集杂著》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汲郑列传》《象山先生全集杂著》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汲郑列传》《象山先生全集杂著》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张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材料二汲黯进积薪之言,武帝为之默然,是必有所中矣。已而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太史氏推原其故,谓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果足以知黯之心乎?

天子招文学儒者,告廷臣以所欲为,则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谓公孙弘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谓张汤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谁实为知黯者?必信褊心之言,此与儿童之见何异?淮南谋反,独惮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卒以不敢。若黯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帝自为太子时固已惮其严矣。即位既久,大将军青侍中,帝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或时不冠。至黯见,不冠不见也。尝坐武帐,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为中大夫,固以切谏不得久留,出守东海,大治。帝闻而召之,列于九卿。

(节选自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杂著》)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右内史界部中A多贵人B宗室C难治D非素E重臣不能任F请徙黯G为右内史。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文中指交好,与《归去来兮辞》中“善万物之得时”的“善”意思不同。

B.“欲诛之以事”与《石钟山记》中“得双石于潭上”的句式特点相同。

C.望,指希望,与《赤壁赋》中“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望”意思相同。

D.也,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也”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不太讲究礼数,常当面顶撞人,朝堂之上也直言进谏,招来其他臣子忌恨,其实他对自身修养不懈怠,品行正直高洁。

B.对汲黯的积薪之喻引发汉武帝不满一事,司马迁认为汲黯心胸狭窄语含抱怨,陆九渊则认为汲黯刚直不阿,说中武帝短处。

C.陆九渊认为公孙弘等人内怀诡诈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谀主上,而张汤巧言诋毁,善于构陷,使真相不得昭示。

D.汲黯总是耿直上言,坚守气节大义,并且难以被不正当手段诱惑,这让淮南王畏惧他而不敢谋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2)尝坐武帐,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

14.汉武帝认为汲黯“无学”,陆九渊则说“吾必谓之学矣”。他们为何对汲黯有不同的评价?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0.CDF

11.C12.C

13.(1)天子设置公卿等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跟从阿谀,奉承圣意,把君主陷于不义的境地吗?

(2)汉武帝曾经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当时没戴帽子,汲黯前来奏事,武帝临时躲避,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

14.汉武帝和陆九渊的评价立场不同:①汉武帝崇尚儒学,而汲黯常诋毁儒学,汉武帝认为汲黯出言冒犯,不顾君臣之礼,是“无学”的表现;②陆九渊则认为汲黯刚正不阿,坚守臣子职责,敢于直谏,是一位“有学”之士。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通过对汲黯的描写,展现了他刚直不阿、敢于直谏的性格特征。材料一侧重于汲黯在朝堂上的表现及其与公孙弘、张汤等人的对比,揭示了他因直言而不被重用的困境。材料二则通过陆九渊的视角,强调汲黯的忠诚与正直,反驳了司马迁对其心胸狭窄的评价,认为汲黯的言行体现了真正的学识和品德。两者共同反映了对忠直之臣的不同看法。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右内史所管辖的地区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居住,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大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