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节约粮食光盘行动演讲稿(精选5篇)
节约粮食光盘行动演讲稿(精选5篇)
节约粮食光盘行动演讲稿1
民以食为天,而以什么为食?那就是食物。这包话,简单却又准
确地一语道破天机。食物那么重要,而有些人却不知珍惜、爱护,不
断地挥霍。但他们可曾知道,这点食物,可以吃饱多少人啊!他们可
曾知道,据统计,一年平均米饭浪费了二分之一,菜浪费了三分之二,
其它的更是多得吓人。
他们可曾知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吃食在那时有多珍贵吗?
那么多人就挖一点野菜煮汤喝,泡一些青粿面充饥。何况那时还要打
仗,走那么多路。那么辛苦为我们打下了一片天,可我们干了什么?
我们不仅没有传承他们的优良品质,还铺张浪费。
这是在为他们抺黑!这是在给他们丢脸!但好歹大部份人还有良
知,现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不浪费,流行光盘行动,餐厅中被倒掉的残
艮剩饭也少了,情况有了好转。现在,3岁小孩也知道节约粮食了,
大人却仍不明白,难道,一个成人还不如一个孩童吗?
让我们行动起来,记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感染身
边的人,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的!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节约粮食光盘行动演讲稿2
-1-
您们好!
之所以要在这里公布食堂文明就餐公约,并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切
实遵守。这实在是由于我校食堂就餐的现状所致。目前我校食堂就餐
存在着同学乱插队、乱浪费、乱摆放等不文明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
种情况,从学校层面考虑,确实跟食堂过于拥挤有关。因此,学校决
定在十一放假回来之后,将进一步改进错时就餐制。
经学校行政会议决定:初一、初二实行配餐制保持不变。初三改
为11:35分提前在食堂就餐,如此一来,初中与高中就可以完全错
时就餐。高三段每周11:50就餐,他们面临着高考,确实要有所照
顾。高一段单周12:00就餐,双周11:50就餐,高二双周12:00
就餐,单周11:50就餐。提醒大家:十一回来之后正是第六周,也
就说高一11:50就餐,高二12:00就餐。
实行新的就餐制之后相信对目前食堂的拥挤现状有一定的缓解
作用。但是我们同学乱插队的不文明习惯,仅靠学校的错时就餐还是
不够。关键还是需要我们同学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后排同学发
现前排同学插队一定敢于站出来予以指责,或者告知值日老师进行管
理,绝不能纵容不文明现象。与此同时,我们值日老师也应该站在食
堂打菜队列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
目前乱浪费的现象也相当严重,每次值日的时候总看到很多同学
将大量的剩菜饭倒入桶中,总是感到非常心痛,在这个世界上,还有
那么多的人处于饥饿之中,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亿多人口处
于饥饿当中,这是一个比整个欧洲人口还要多的群体。全世界每年有
-2-
约九百万人死于饥饿和饥饿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说每天有两万四千人,
每四秒钟约有一人因为饥饿离开人世,而在这当中,有一多半是儿童,
换句话说,由于直接或间接的饥饿原因,每八秒钟就有一个孩子被活
活饿死。每位同学包括我在内,扪心自问,这种乱浪费粮食的做法是
否是在谋杀生命。
最后,乱摆放的现象主要在于不少同学吃完饭之后并没有把端汤
碗的盘子送到餐盘回收处,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不是故意的,我也相信
我们的同学能够做好这一些。谢谢大家。
节约粮食光盘行动演讲稿3
“奶奶是个很节俭的老人。节俭是好事,但我觉得她节俭得有点
近乎抠,无法理解。一次,烧饭的时候,她不小心把米撒了点在地上,
我就顺手准备扫掉。我腰还没弯下去,只见一只满是皱纹的手挡着我,
我愣在那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奶奶开口了:“不要扫掉,捡起来洗
洗,浪费可惜。”“我说已经脏了,反正就一点点,算了吧。”奶奶可
不理会我,自己佝偻着身体,蹲在地上慢慢地拾着,每拾起一点就用
嘴巴对着吹吹,很专注地,仿佛掉在地上的不是米,而是她的宝贝样。
等到全部拾好后,再用脸盆装着用清水一遍一遍的洗,看她洗完端着
米出来,脸上露着孩子般开心的笑,嘴里还自言自语:“看看,多干
净,还不一样吃嘛”。我听懂了她未说完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我依然
是不以为然的摇着头。而奶奶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