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潍坊大姜优质高效栽培和全流程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摘要:潍坊地区大姜种植区域化特征明显,大姜产量和种植规模居于全国前列,有丰富的大姜产业经营经验。潍坊大姜采取地膜覆盖和塑料拱棚的种植模式,以使播种时间提前且延长大姜的生长期。在种植技术要点上,首先需培育壮苗,经过晒姜、困姜和选种,为催芽做准备。种植前,应注意整地施基肥,保持土壤水肥含量,以便于适时播种。在田间管理上,水肥方面要注意幼芽期的杂草清理和后期及时追肥;病虫害作为大姜种植的最大不利因素,注意区分病虫害类型,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最后要做好生产档案记录,促进大姜生产加工的全流程管理。
关键词:潍坊市;大姜栽培技术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的中部位置,属于暖温带季风性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有着悠久的大姜种植栽培历史。潍坊地区大姜品质也较高,是全国重要的生姜产区[1]。大姜已成为该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广泛,表现出集中种植和分散种植交错的分布特点。安丘和昌邑地区的大姜种植特色显著,产量高,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早在2006年,“安丘大姜”已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而“昌邑大姜”则在2010年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并于2011年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临朐县等其他县市区,农户也分散种植大姜,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因此,本文从潍坊地区大姜种植现状和栽培模式出发,提出适用于该地区大姜优质高效栽培的技术要点,最后从技术创新角度提出该地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和策略,以期改善现存的技术和产业问题,推进大姜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1潍坊地区大姜种植现状和主要栽培模式
1.1大姜的种植现状
潍坊市的大姜种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主要集中在昌邑、安丘和昌乐三个地区。其中,安丘地区大姜种植规模最大,达到1.5万hm2以上,近年平均产量能够达到95万吨左右,在全国以县为单位统计的大姜产区中占据领先地位。而昌邑的大姜种植面积为0.55万hm2左右,其他县市区的大姜种植面积则普遍规模稍小,基本上在0.2万hm2以下。潍坊大姜种植的分布特点体现为以安丘、昌邑、昌乐为主的集中种植,而其他县市区则为零星分散种植。具体而言,在这三大地区中,安丘各乡镇普遍种植大姜,昌邑大姜种植的集聚地则主要是石埠、饮马、卜庄、北孟、围子等乡镇地区,昌乐县则更为集中在鄌郚镇、红河镇、营丘镇等乡镇地区[2]。
1.2大姜的栽培模式
地膜覆盖和插建塑料制拱棚的种植模式在潍坊大姜的栽培中较为普遍地被采用,就经常采用的拱棚规模来看,不仅有跨度2~3m的小型拱棚和4~6m的中型拱棚,还有7~10m的大型棚,12m以上的超大型棚被较多应用于大规模产业化栽培园中。在拱棚的具体使用上,超过4m规模的拱棚能够容纳在棚内的覆土、施肥和载重等方面的机械化操作,对于提升大姜种植效率效果显著。由于潍坊地区种植大姜的地块普遍较大,因此潍坊地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4m左右的中拱棚。从种植时间上看,拱棚和地膜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前种植,相较于露天种植而言,早春覆盖地膜的方式能够基本实现播种时间14~21天左右的提前。由于拱棚的保温效果好,因此采取拱棚能够比覆膜实现更早种植,根据大姜种植的农业经验,2m左右的小拱棚一般可以比平膜覆盖提前5天以上,4m左右的中型拱棚则可以比平膜覆盖提前至少10天。此外,由于膜内环境温度高,有利于初芽萌发和生长,因此拱棚栽培大姜的分枝量也多于平膜覆盖栽培。拱棚还能促进大姜生长期延长,提升大姜产量,如潍坊昌邑有些农户采用霜降后搭设拱棚的方式可使大姜延长生长期15天左右,实现增产2000kg/667m2左右[3]。
2潍坊大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本部分总结提炼出潍坊大姜栽培的技术要点,以期为当地和其他地区的大姜高产高质栽培提供参考。
2.1大姜的培育壮苗
大姜生长的周期相对较长,田间的生长期是160天左右,喜温不耐霜冻[4]。大姜幼芽能否茁壮生长于大姜在发芽期间的生长情况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只有提前培育壮芽才能有收获期获得高产的可能性,否则会严重降低大姜的产量。
2.1.1晒姜与困姜
大姜适宜在每年四月中旬,即谷雨前后播种,在播种前3周以上即需要从姜井中取出碎姜块,继而在一个晴朗的天气开展洗涤和晾晒,洗干净姜块上此前附着的具有保护性作用的泥土,然后在平坦且光照充足的地面上充分晾晒两三天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在晾晒期间的傍晚来临之前必须把姜块收纳进室内,因此时室外的环境温度仍然较低,姜块若在室外度过夜晚极容易被冻伤。晒姜是潍坊地区姜农长期生产经验的成果,因为在经历过暴晒之后,姜块内部的温度提高,且内部含水量也得以下降,不仅能防止霉变虫蛀,更有助于农民筛选出健康的姜块,因为在姜井中泥土覆盖的状态下难以分辨健康大姜和病害大姜,通过洗净且晾晒,得病的大姜更容易干瘪萎缩,因此能够使农民通过肉眼即能方便辨认并筛选。姜块的晾晒时间不能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生态农业视角的油菜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详细探讨.docx
- 菏泽地区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优化途径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的阐述.docx
- 七星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实施与生产效益讨论.docx
-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玉米种植技术的革新与未来发展方向分析.docx
- 有关新时期如何科学优化水稻种植技术以增强水稻种植效益的论述.docx
- 镇远油菜种植管理措施与病虫害防治的深入探讨.docx
- 济南地区大豆种植现状及如何科学应用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践探讨.docx
- 内乡小麦优质高产种植实施过程与节水节肥栽培技术具体应用.docx
- 玉米高效种植技术阐述及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探讨.docx
- 有效实现优质高产效果的花生栽培技术应用与实践探索.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