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烛之武退秦师:历史背后的传奇尊敬的各位来宾,今天我们将一同探索春秋时期那段扣人心弦的历史传奇——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一位老年外交家的智慧与勇气,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教训和政治智慧。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将看到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之道,了解春秋时期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外交辞令的力量如何改变战争的进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尘封的历史,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勇气。
目录1历史背景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与秦、晋、郑三国关系2事件经过从郑国得罪晋国到烛之武出使秦军,再到秦晋联军撤退的全过程3后续发展崤山之战与秦晋关系的恶化4历史意义外交智慧的典范与春秋时期的政治教训5文学价值《左传》中的记载及后世影响
1.历史背景春秋政治格局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间,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旧的政治秩序崩塌,各诸侯国通过兼并、联盟等方式扩大自身势力。这一时期,中原大地战火不断,外交活动频繁,成为中国历史上诸侯争霸的重要阶段。秦晋郑三国关系秦国位于西部,当时由雄才大略的秦穆公统治;晋国位于中原北部,晋文公重耳刚刚复国称霸;郑国则位于中原腹地,是个实力较弱的中小诸侯国,却因地理位置重要而成为大国争夺的对象。地缘政治郑国地处天下之中,是连接东西南北的战略要地,控制郑国就能获得军事和商业上的巨大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强大的秦国和晋国都对这个小国垂涎三尺。
2.事件起因郑国无礼公元前630年,郑国君主郑文公在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曾对其无礼相待。晋文公复国后势力日盛,对郑国怀恨在心,一直寻找机会报复,并与秦国结成联盟共同对付郑国。郑楚结盟面对晋国的威胁,郑国转而与南方强国楚国结盟寻求保护。这一举动被晋文公视为背叛,进一步激怒了晋国,成为晋国联合秦国讨伐郑国的直接借口。大国博弈郑国的处境反映了小国在大国之间的困境:既不能得罪任何一方,又必须寻求某种保护。郑国的外交困境实际上是春秋时期小国普遍面临的生存难题。
3.秦晋联军围攻郑国军事部署公元前627年,晋军驻扎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市东北),秦军则驻扎在氾南(今河南郑州市西)。两军形成对郑国的东西包围之势,郑国腹背受敌。1军事压力秦晋两国都是当时的军事强国,其联军实力远超郑国。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城内粮草不足,军民惶恐。若不能解除危机,国家随时可能灭亡。2绝望处境郑国君臣已做好最坏准备,甚至考虑投降以保全国家基本生存。郑文公召开紧急朝会,商讨应对之策,各位大臣献计献策但皆无良方。3
4.烛之武的登场佚之狐推荐在郑国危在旦夕之际,大臣佚之狐向郑文公推荐了一位名叫烛之武的老臣。佚之狐认为,烛之武虽年事已高,但是足智多谋,外交经验丰富,或许能在危机中为国家寻找一线生机。烛之武的犹豫烛之武早已退休,面对郑文公的召见,他最初表示推辞。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年事已高,另一方面也对使命的艰巨和危险性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秦晋联军实力强大,说服他们撤兵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家危机《左传》记载这一情景:城下之盟,自郑伯始。意思是如果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郑国将面临城破国亡的结局,而郑伯也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接受城下之盟的国君,蒙受千古耻辱。
5.郑伯的请求真诚道歉郑文公对烛之武表示了深深的歉意,承认自己过去曾经怠慢过这位老臣。面对国家存亡的紧急关头,郑文公放下君主的尊严,诚恳地请求烛之武出山相助。利益承诺郑文公向烛之武承诺,如果能成功说服秦军撤退,将会重重赏赐。这不仅是物质奖励,更包括政治地位的提升和家族的荣耀,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是极大的诱惑。情感打动最后,郑文公动情地表示:国家存亡之际,还请先生不计前嫌,为国分忧。若国破家亡,我等皆为俘虏,先生纵有满腹经纶,又将何用?这番情真意切的话语最终打动了烛之武。
6.烛之武的身份资深大夫烛之武是郑国的一位资深大夫,曾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他经历过多次外交谈判,对各国的政治形势和君王性格有着深刻的了解。虽已退休,但其威望和智慧在郑国上下仍备受尊敬。外交智囊作为郑国的外交智囊,烛之武精通春秋时期的外交辞令和礼仪规范。他善于观察局势,把握时机,能够在谈判中找到对方的弱点和利益诉求,从而达成自己的外交目标。年老体弱《左传》描述烛之武为老而血气衰,说明他已是年迈之人。但正如中国古语所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烛之武虽年事已高,但智慧和勇气并未随年龄衰减,反而因阅历丰富而愈发成熟。
7.烛之武出使秦营秘密出城接受任务后,烛之武立即着手准备。为避免被晋军发现,他选择在夜间从郑国城西的一个小门秘密出城。只带了少量随从,轻装简行,以便迅速抵达秦军营地。危险旅程从郑国城到秦军营地,烛之武需要穿过敌军控制的区域。一路上,他们避开晋军哨卡,走小路、渡小河,历经艰险。这段旅程对年轻人来说已属不易,对年迈的烛之武更是极大考验。抵达秦营经过一夜的奔波,烛之武终于在次日清晨抵达秦军营地。他通过郑国与秦国的旧交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