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大咯血的应急预案及流程图
??一、引言
大咯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严重的急症之一,可导致患者迅速出现窒息、失血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及时、有效的应急预案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本应急预案旨在规范大咯血患者的救治流程,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大咯血的能力,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二、应急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指挥小组
组成: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相关医生、护士为成员。
职责
全面负责大咯血应急救治工作的指挥与协调。
组织制定和修订大咯血应急预案。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病情及救治进展情况。
2.医疗救治小组
组成:由经验丰富的呼吸内科医生、介入科医生、胸外科医生等组成。
职责
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实施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等救治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护理小组
组成:由责任护士及相关护理人员组成。
职责
协助医生进行紧急救治操作,如建立静脉通路、吸痰等。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咯血情况及意识状态等。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
4.后勤保障小组
组成:由医院后勤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职责
确保急救药品、器械等物资的及时供应。
保障抢救设备的正常运行。
协调各科室之间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大咯血的评估与监测
1.评估要点
咯血情况:详细询问咯血的量、颜色、性状等。一般认为,24小时咯血量超过500ml或一次咯血量超过100ml为大咯血。
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观察有无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意识状态:评估患者的意识是否清楚,有无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
肺部体征:听诊肺部呼吸音,了解有无啰音、呼吸音减弱等情况,判断出血部位及病情进展。
2.监测指标
血常规:动态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了解失血情况。
凝血功能: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指导止血治疗。
动脉血气分析:监测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判断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情况。
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光、CT等,明确肺部病变情况及出血部位。
(三)急救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将患者置于头低脚高45°的俯卧位,头偏向一侧,轻拍背部,以利于血液排出,防止窒息。
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内的血块,必要时用吸引器吸痰。
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应迅速插入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保证气道通畅。
2.建立静脉通路
迅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选用较大的静脉,如肘正中静脉、颈内静脉等。
遵医嘱快速输入液体,如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以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3.止血治疗
药物止血
垂体后叶素:是治疗大咯血的常用药物,可收缩肺小动脉,减少肺血流量,从而达到止血目的。一般用510U加入50%葡萄糖溶液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1520分钟),然后以0.10.4U/min的速度静脉滴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如有面色苍白、腹痛、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酚妥拉明:可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同时还有正性肌力作用。一般用10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速度为0.10.3mg/min。
其他止血药物:如氨基己酸、氨甲苯酸、云南白药等,可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介入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大咯血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通过支气管动脉造影找到出血部位,进行栓塞止血。介入治疗具有定位准确、止血迅速等优点。
外科手术:对于经内科治疗无效,出血部位明确,心肺功能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等。
(四)病情观察与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咯血情况、意识状态等变化,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
2.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包括尿量、出血量、补液量等,为治疗提供依据。
3.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有无不良反应、止血效果等,及时向医生报告。
(五)心理护理
1.大咯血患者病情危急,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安慰患者,稳定其情绪。
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六)转诊与转运
1.如果患者病情严重,所在科室不具备进一步治疗条件,应及时向上级医院或相关专科转诊。
2.在转诊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与接收医院沟通协调、准备患者的病历资料、携带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等。
3.转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