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典文化典籍解释目的内容意义.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训诂,就是对古代文献中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包括:语音、词义、句意、语法、文章的主旨、典故等。简言之,训诂就是给古书做注解,以今语解释古语,以通语解释方言,以易懂的语言解释深奥的语言,使今天的人们能看懂古书。训诂与训诂学21训诂学:研究全面解释文献语言的方法、原则、规律的科学。它的基础是:前人留下的训诂资料和训诂经验,包括许多注释书和训诂专书(字典辞书)。训诂与训诂学是不同的概念。训诂是具体的注释工作;训诂学是研究注释方法的学科。训诂与训诂学萌芽时期(先秦)兴盛时期(两汉)沿袭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变革时期(宋代)衰落时期(元、明)复兴时期(清代)(二)训诂的发展历史01我国的训诂最早出现在先秦文献的正文。02春秋战国时期,散见当时文献正文中的训诂,已经很多了。03战国末期,训诂已经由萌芽而逐步发展。04出现原因:适应社会交际的要求。萌芽时期BAC统治者尊经、博士讲经,促进了训诂的发展。隶书通行,人们看不懂古文经籍,需要注解。秦火之后,要抢救古籍。兴盛原因:兴盛时期第六章古典文化典籍解释第一节古代文化典籍解释的目的、内容和意义克服语言障碍以初步读懂古代文化典籍01消减历史距离以全面进入古代文化典籍02依据历史现实需要以深入阐发古代文化典籍03一、古代文化典籍解释的目的二、古代文化典籍解释的内容(一)解释典籍文本的语言(二)考察作者立说的语境(三)阐发经典蕴涵的义理(一)解释典籍文本的语言1、诠释词义2、疏通文意3、阐释语法4、分析篇章结构5、阐明修辞表达方式A.诠释词义的重要地位为核心内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对象是理解困难的词语。例:初,延年母自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报囚……1、诠释词义当初,严延年的母亲从东海郡来看儿子,打算跟随严延年一起进行腊祭。到洛阳时,正遇到处决囚犯。直接以词解词。用已知或常用的词解释同义词(近义词),叫直训。如:元,始也;舟,船也。直训B.注释词义的形式直训从形式上可以细分为:互训、递训、同训等类型。互训:两个同义词或近义词互相训释。如:走,趋也;趋,走也。递训:三个以上的词展转相训,即多字互训。恚,恨也;恨,怨也;怨,恚也。同训:用某一个词来解释几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如:冷,寒也;溧,寒也。01020304也就是“下定义”,用一串词(词组或句子)给词义做定义式的解释,以指明词义的内涵和外延,使人明了该词与其他语词的异同。如:肥,多肉也;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目的、原则和特点(2)义界B.注释词义的形式串讲中释词

在串讲句子、文意的同时指出词语的意思,这是释词的一种特殊形式。01A.解释句意02解释句子实意03用翻译的方法解释句子的意义,所解释的是句子的实在意义。2、疏通文意指出言外之意01用串讲的方式指出句中的言外之意。02疏通文意疏通文意B.归纳篇章主旨

汉代的注解采用的是章句体,在每一章的结尾处会出现“章指”两个字,里面对文章的主旨就进行了概括。01语法:遣词造句的规则。02第一本专门讲语法的书是马建忠的《马氏文通》03对语法的阐述包括两大类:词法、句法。阐述语法主要是实词、虚词的划分;各类词的语法功能的分析。重点是对虚词的解释。01两汉时期的训诂学者把汉语词汇分为:词(虚词)、事(动词、形容词)、名(名词、人称代词)。02词法对句读的分析。用术语“绝句”表明句子的停顿。古人给书做注解,进行注解的地方,往往也就是应该断句的地方。对句式的分析主要包括:语序、省略、句型等问题句法揭示作者面对的现象和问题勾画作者身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如:齐人取子纠杀之。(《春秋》)《左传》详细讲述过程,使读者明白当时作者所面对的现象和问题,进而展现其政治观和历史观。(二)考察作者立说的语境(八月庚申日,鲁国跟齐军在乾时作战,鲁军大败。)九月,齐国杀死公子纠。鲁以外的国家不能说取,经文用“取”字,是责备鲁国。取,表示容易得到的意思,就像说拿来那子纠就杀了。十户人家的小城就可以避难,百户人家的小城就可以隐藏不死,凭着拥有千辆兵车的鲁国,却不能保住公子纠,因此鲁公要被责备呵。12探求经典作者的本意发掘经典文本的意蕴将探求到、发掘到的本意、意蕴引进现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中。(三)阐发经典蕴涵的义理如:《论语》为政以德1朱熹: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所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2再如:毛亨解释《关雎》是申言“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后人指出“此乃传体,

文档评论(0)

135****69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