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单元综合测试;150分钟150分;所倡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的治学理念,对于今天的读书治学仍然具有重要
的借鉴意义。
有感于当时士大夫中滋长的急功近利和浅薄轻率的风气,苏轼在《稼
说送张琥》中巧用庄稼要等到成熟才能收割的道理来阐述治学之道,“博
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即在博览群书时要汲取书中的要领和精髓,从
大量的知识或材料积累中提炼出精华部分,再著书立说。
;所谓“博观”“厚积”,是指广博地获取知识,丰厚地积累学养。所谓
“约取”,就是慎取、精取,是在博观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谓
“薄发”,是在“厚积”的基础上进行严谨阐释。在《与张嘉父七首》其七中,
苏轼以富人之筑大第须储材充足为喻,对“博观而约取”进行详细阐释,指
出只有广博地积累学养,才能著成“不容有所悔”的“一家之言”。
苏轼一生都在践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治学理念。如他强调
读书乃治学之根本,“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强调“读书万卷始
通神”。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广泛涉猎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积累了相当
;深厚的学养,在治学方面取得了极高的造诣,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出了巨大贡献。
苏轼主张在治学过程中要熟读深思,对事理或学习对象进行研究式学
习,即“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一生治学遵循此法,具体
做法可以概括为三点,即“一生日课”“一书数过”“一意求之”。
“一生日课”是指每日必定完成抄书这项必修课,以每天抄书为读书治
学筑牢根基。宋人陈鹄讲过苏轼抄《汉书》时采用不同的方式,连抄三遍,
直至全部背诵,无一字差错。苏轼直到晚年,仍乐于此法,用以教子。跟
;随苏轼贬谪儋州的苏过,以父为师,将一部《唐书》抄完,而且接着又抄
《汉书》。苏轼视之为“穷儿暴富”,认为儿子通过抄书必将迅速地增长学
识、深厚地积淀学养。
“一书数过???是指读书要坚持反复阅读和揣摩,不能浅尝辄止。在治学
实践中,苏轼也是这样做的。《汉书》他就读过很多遍,而且乐于将这种
方法与人分享。苏轼对于《周易》也是反复研读,长期认真反复咀嚼,最
终写就《东坡易传》。
;“一意求之”是指治学要有针对性,读书贵在专与精。苏轼认为,治学
时要针对一个主题做研究性阅读,学懂弄通之后,再换另一个主题进行研
读,这样读书可以做到既博又精,是夯实治学基本功的重要方法。
苏轼治学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苏轼服
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治学理想,强调要学用结合,把治学和社会现实联系起
来。他以著书立说为武器,针砭时弊、奉献社稷,主张治学要有益于世,
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谈。苏轼的诗文著述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如苏轼在
仕途之初任凤翔府签判时,为改衙前弊政,给宰相韩琦写《凤翔到任谢执
;政启》,后又作《凤鸣驿记》,建议改善官驿投宿问题。他在《奏为法外
刺配罪人待罪状》中表达了自己对变法的看法,主张变法要循序渐进,不
能操之过急、急功近利。
(摘编自赵纪萍《“其学必始于观书”——苏轼的治学之道》);材料二: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严肃批评了一种不良学习现象,他
说:“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
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
“知识里手”虽然学了不少、看似谙熟,但实则“夹生”,没有真正学懂
弄通、融会贯通,难以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
;现在,绝大多数年轻干部知识丰富、志向高远、工作积极,给各项建
设带来生机和活力,但也要看到,其中不乏“知识里手”的影子。有的沾沾
自喜于自己的学历和文凭,不大注重在工作实践中消化提高;有的眼高手
低,只有坐而论道的“认识论”,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的不愿意扑
下身子接地气,弯不下腰、俯不下身、沉不下心,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以书为道,相隔万里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看领导干部水平
高不高,不是单纯地看他读书多不多,而主要看他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读书学习,是为了启智增慧、提高本领、涵养情操,
;而不是单纯为了追求读更多的书、储存更多的书本知识,当所谓“知识里
手”。
坚持学用相长,在干中学、学中干,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要处理好学与干的辩证关系,既善于向书本学习,更善于向实践学习,运
用好知和行“两只翅膀”,驾驭好学和用“两个轮子”,做到学以致用、用以
促学、学用相长,让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