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弘扬优良家风国旗下讲话稿3篇
弘扬优良家风国旗下讲话稿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时候,我常常听到父亲吟诵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父亲的目
的是要我们知道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父亲常常对我们说,他在青平中学读书的时候,家庭困难,有一
次一个亲戚送给他三毛钱的咸鱼,他吃了一个星期。父亲不但节
约粮食,而且事事处处上他都体现出厉行节约的作风。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摆设酒席的人越来越多,
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大红请柬满天飞,人们疲于应付。父亲一贯
以来都反对摆酒席的,他认为那是铺张浪费。
人生一世,结婚大事。记得堂兄结婚的时候还是上个世纪七
十年代,婚礼也办得风风光光,那情景依旧清晰如新。伯父家杀
猪宰鸡摆了几十桌酒席,空中飘着诱人的香气,亲朋好友欢聚一
堂,鞭炮声震得惊天动地,好不热闹。
我与妻子登记结婚时,已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了。
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在乡镇机关供职,那时候父亲是镇的主要
领导,所以周围的亲朋好友都认为,这么大的事必须大摆酒席隆
重庆贺!已有不少的亲友在帮我们择好佳期了,说哪天哪天是好日
子。谁知道,恰恰在这个充满喜庆时段的一天傍晚,对于是否要
第1页共8页
摆酒席,父亲在征求我的意见后,温和地点拨迷津:“我们和亲
友们都不富裕,干吗非要打肿脸充胖子?再说,在时间上也安排不
过来,不要麻烦大家啦。”父亲的开导,我和妻子都乐意接受。
就这样,我们按照客家人的风俗习惯,宰了一个鸡,买了两斤猪
肉,回到弘农堂祭拜了祖宗,然后炒了几个青菜,全家人热热闹
闹地庆贺一番,举办了结婚仪式。
“两朵红花一线牵,勤劳致富两相连,只勤不俭无底洞,只
俭不勤水无源。”这是客家人世代流传的一首民歌,在父亲勤俭
节约思想的教育下,我们精打细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父亲真
的是小气吗?不是,他有着一副热心肠,待人宽厚,对远亲近邻,
都极尽相助,至今依然有许多借出的款项成了呆账,他却极少提
及。只是父亲认为,摆酒席无论于公于私,都是极大的浪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儿子考上了大学,虽然不是什么名牌
大学,但也是一件值得亲人们骄傲的开心事。正在这时候,妻子
接到一个摆大学酒的请柬,她征询我们是否为儿子的入学摆酒席。
谁知道,正为孙子考上大学舒坦欢笑的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摆
酒席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是作为长辈的我们要作表率,教会
孩子勤俭节约。”20__年,我们家搬进新楼房,当提及摆酒席时,
他说,连中央都行文不要摆酒席,你们身为基层干部,应该执行
党和国家的规定。自然这酒席是摆不成了。
第2页共8页
父亲以他的实际行动发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深深地影响到我们子孙后代。愿这种传统传承下去。
弘扬优良家风国旗下讲话稿2
最初对灯光的记忆,来自一盏黑乎乎的煤油灯。那是我们那
个年代驱除黑暗的唯一光源。一只用完墨水的瓶子,盖子上钻一
小孔,孔中安插一根比筷子略细的铁皮灯芯,灯芯中贯穿一条棉
花捻的捻子,一端浸于煤油里,一端微微露出。点燃了,便有一
团微弱的火苗跃出。一片昏黄的灯光,便像梦一样晕染开来,梦
里还能看到绽放如梅的灯花,还能听到噼啪的微响以及遥远的古
言和村中的人事。这样的灯光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和少年,也给
我的童年和少年升起了一缕生命的霞光。
晚饭以后,院子里的光线渐渐暗淡了下来,待到天完全黑透
了,母亲才摸索着火柴,“哧”的一声,点燃放置在窗台上的那
盏煤油灯,一片橘黄色的灯光便在土屋里弥漫了开来,闪闪烁烁
的,像村庄的眼睛,像亲人的港湾,更像母亲的怀抱。一家人围
着灯盏,坐在炕上,沉浸在一片温温软软的光明里。这时大哥会
常常借着灯光,用十指做出各种形状,映射在糊着报纸的墙上,
煞是有趣。有起伏的山,有狂吠的狗,有苍茫的树木,有奔跑的
兔子。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最早的动画片了,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
乐,也点燃了一个少年五彩缤纷的梦。冬夜漫漫,窗外飘着雪花,
第3页共8页
西北风吹得破旧的窗户纸泼剌剌的响,而老屋的热炕上却温暖如
春。那时我们一边剥玉米、拣黄豆,一边讲古言、说农事,其乐融
融。
我记得,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