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
一、空间经济学的传统与演进
1.德国的古典区位几何学
德国经济学家运用地租学说和比较成本学说,创立了古典区位理论。
⑴冯•屠能(VonThunen)的农业区位论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农业国,英法等国却已走
上工业化道路。英国工业化前后,农产品价格上涨,一些目光敏捷的德国农场主通
过与英国的农产品贸易而获利,于是尽量多买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德国农业开始
向大型化商品化过渡。为了研究德国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化问题,冯•屠能潜心经
营农庄十载,收集了极为详细的资料,于1826年撰写了巨著《孤立国
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冯•屠能设想了一个孤立于世界之
外,四周为荒地所包围的孤立国,其中心是一个大城市,这个城市是孤立国制造品
的唯一供给者,而城市的食品则完全由四周的土地(一个农业大平原)供给;孤立
国内各地自然条件和运输条件相同,农业生产的利润,其中为
V=P-(C+T)P
农产品价格,为成本,为运费。冯•屠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得出这样的
CT
结论:为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农场生产的品种选择与经营方式的首要决定因素是距
离,即生产地与市场的距离。农场种植什么作物获利最大,主要不是由自然条件决
定的,而与特定农场(或地块)与中心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远近密切相关;
农业经营规模,也与距离密切相关,增加投入必须使价格与边际成本之差能偿付追
加的成本与运费。当生产成本一定时,离中心城市越近,追加的运费越低;边际产
量需偿付的越少,生产规模扩大的可能性就越大。
冯•屠能研究的是农业区位问题,他的理论离不开对土地利用和地租的研究
(注:克鲁格曼在《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一书中总结归纳了经济地理学的五
大传统,他将冯•屠能的思想列为第五个传统“地租和土地利用”。传其他四
统是:德国几何学、社会物理学、积累因果夫系、当地外部经济。认大)。冯•
为地租与距离是负相关的,可以想像从中心城市向外围平面延伸,与屠能随着可
市场的距离的不断增大,可耕地的地租是不断下降的,这样便可形成一
个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同心圆环,半径距离小的环上土地昂贵,宜种植运输成本大或
单位面积产值高的作物,而半径距离大的环上则种植土地密集型或运输成本大的作
物。于是他设计了孤立国六层农作物圈层结构(注:冯•屠能设计的孤立国六层农
作物圈层结构为: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作圈,主要生产鲜菜、牛奶;第二圈层为
林业圈,主要生产木材;第三圈层为轮作物圈,主要生产谷物;第四圈层为谷草农
作圈,主要生产谷物、畜产品,以谷物为重点;第五圈层为三圃农作圈,主要生产
谷物、牧产品,以畜牧为重点;第六圈层是荒野。),这就是著名的
圈层布局论。当时德国经济学家们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基农业经营农
本观点是:方式应该全面地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集约化程度业布局方面
越高越好:则应根据自然要素禀赋的不同,各地应种植最适合本地生冯•屠能的离
长的作物。理论使人耳目一新:农业经营方式上,并不是集约程度越中心城市越
高越好,近,集约化程度越高,离中心城市越远,经营越粗放;农业
布局上,并不是哪个地方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与距离有关的地租、运费倒是最重
要的决定因素。
劳恩哈特和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2)()()
19世纪末,德国已完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并迅速成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
策源地之一,产业的大发展,使得产业迁徙和工业布局问题为学者们重视。劳恩
哈特利用几何学和微积分,将络结点分析方法应用于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