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端午节、粽子、屈原,这铁三角的关系,就像乾隆、纪晓岚和和珅这三位冤
家一样,是剪不断、理还乱。端午节吃粽子到底和屈原有什么关系?标准答案
一般长这样: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
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
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
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至于为什么后来流行用艾叶、苇叶或荷叶包粽子呢?南朝梁代的吴均在《续
齐谐记》中是这么解释的:“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
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
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
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
叶,皆汨罗之遗风也。”屈原说,你们投粽子投了几百年,虽然心意可嘉,可惜
方法有点不对路,我来教你们怎么包粽子。
这是以粽投江用来纪念屈原最早的文字记载。这么说起来,是先有屈原投江
后有粽子问世?而且屈原还直接主导了粽子的进化史?这事儿怎么听起来这么
不靠谱呢?
不妨来较较真。不过,粽子究竟生于何时,现存文献并无明载。不过可以肯
定它起源甚早,有学者认为在炊具出现前,便有了粽子的雏形。古代的粽子有两
种形制,一种是“角黍”,就是今天常见的包裹的粽子;另一种是“筒粽”,
竹筒装米做成。考虑到以植物叶子包裹食物的饮食习惯流行于南方,而竹子更是
南方所产,那么粽子大抵应该是源于南方的食物。“角黍”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周
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角黍的做法是:“俗以菰叶裹黍米,
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日啖之。”这说明,那时人们吃角
黍,是在每年的夏至到端午期间,角黍还算不上端午节的专属食物。之所以叫角
黍,是由于它包裹成角状。为什么不是圆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其他的形状呢?有
研究者认为这是出于模拟牛角祭祀的缘故,因为牛角在古时是祭器,有祭祀的象
征意义。
“糭”是“粽”的古体字,最早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糭,芦叶
裹米也。从米,声。作弄切。”周处《风土记》称:“一名糉,一名角黍。盖
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可见古人把两者混为一谈了。再加上南方多
水,故“糭”在食用之外,也用于祭祀水神,古人常把蛟龙视为水神:“将贮有
稻米的竹筒投入江中以饲蛟龙,正是越人祭龙的古老活动,恰如我国北方周人的
祭祖之俗。”(王仁兴《中国年节食俗》)。
南朝梁时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荆楚五月风俗:“夏至节日食糉。
按,周处《风土记》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糉。”可见直到那时即使在屈原
的故乡也并没有端午吃粽的习俗,倒是有龙舟竞渡,确系屈原之故:“五月五日
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命,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为俗。”值得注意
的是,宗懔和吴均虽然同属梁代,但宗懔小吴均30多岁,果真如吴均所言,投
棕是为了纪念屈原,宗懔为何厚此薄彼,阙而不录?
原因其实很简单,宗懔是老老实实地记载自己熟悉的岁时风俗,秉笔直录,
吴均却是妙手生花,天马行空地编故事。先看书名,“齐谐”,志怪者也。你瞧
人家,一开始就没打算走正经路线。还别说,他还真有本事把故事编的文词优美,
引人入胜。如今《续齐谐记》只剩17条而已,全篇不到4000字,却有不少故事
广为流传,如牛郎织女七月七日相会鹊桥,五月五日投粽入江纪念屈原等等。可
见这讲故事的功力非同一般。
不过吴均也并非凭空杜撰,而是多有所本。为什么要用“五色丝”缠裹粽
子?或源于祭祀水神的民间习俗。闻一多考证说,系五彩丝是由百越民族的“纹
身”习俗衍化而来。纹身后似“龙子”,蛟龙会视为同类从而免受其害。晋代《拾
遗记》中载,周昭王死而为水神,人们在水边祭祀他,用的也是五色:“至春上
巳之日,禊集祠间,或以时鲜甘果,采兰杜包裹,以沉水中。或结五色纱囊盛食”。
那么,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粽子为何会变成端午的vip食品?
虽然端午现在是一个很欢乐的节日,赛龙舟,吃粽子,花样繁多,但溯其缘
起,却始于忧惧。农历五月,正值年中,时节更替,寒气渐尽,热气饱和,古人
认为这是一个阴阳争锋、生死攸关的关键月份,是个卫生防疫月,《礼记·月令》
“仲夏之月”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
五月被视为“恶月”,在这个月份出生自然不吉利。王充《论衡·四讳》中言:
“讳举正月、五月子,以为正月、五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