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清末至现“比字句”情况考察
引言:比字句的研究现状
汉语的比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差比的主要格式,它的发展和演变经过了长期的
过程,以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黄晓惠(1992)、史佩信(1993)、李讷、石毓智
(1998)等。
黄晓惠(1992)认为现代汉语中表差比的比字句来源于汉魏六朝时期表泛比
的比字句“X比Y,W”,其中“比”为动词,W多为动词性,有少量形容词,属连
谓结构;而这种比字句又和先秦时期就出现的表泛比的比动句“X比(于)Y”有
渊源关系。
史佩信(1993)赞同差比比字句的来源是“比动句”,但认为比动句不是表泛
比,而是表平比,“比”兼任“比较”和“结论项”两项语义功能,意思是“所比两项相
并列或相类似”。比动句发展到表泛比的比字句的时间也不是汉魏六朝时期,而
是早在先秦的战国末年就已经出现了。
李、石(1998)二人则从更广阔的视野,探讨了汉语史中曾出现的四种差比
格式:形比句、比动句、“似(如)”结构和比字结构的相互影响和兴替。此文将
元代以前的“X比Y”和“X比YW”统称为比动句,认为此前的“比”都宜视为动词,
只是宋元时期已经开始虚化。到明清时期“比字结构”才真正诞生,W由以动词为
主转化为以形容词为主,而且结构开始复杂,前面开始出现“愈发”“越”等相对程
度副词,但“比”仍带有较强的动词性。清代到现在“比”才退化掉动词性而真正
演化为一个介词。
本文拟对比字句从清末到现代的情况做个简明的考察和梳理,看看“比”字句
在这百年时间(约1895——1995)内的变化情况。考察分清末、民国及建国后
三个小的阶段,考察作品有:
1.清末(1895——1911):李伯元(1867~1906)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
(1866~1910)的《恨海》、刘鹗(1857~1909)的《老残游记》。
2.民国(1911——1949):鲁迅(1881-1936)《狂人日记》(1918)、郁达夫(1895~
1945)《过去》(作于1927年)、老舍(1899~1966)《我这一辈子》(作于1937
年)、张爱玲(1921~1995)《金锁记》(作于1943年)。
3.建国以后(1949——现在):林海音(1918~2001)《城南旧事之驴打滚儿》
(1960)、茹志鹃(1925~《百合花》(1958)、张洁(1937~)《爱是不能忘记的》
(1979)、阿城(1949~《棋王》(1984)、王朔(1958~)《过把瘾》(1988)、苏童
(1963~)《米》(1991)、金仁顺(1970)《水边的阿狄丽雅》(后改编为《绿茶》)
(2002)。同时也参考了一些其他作家的作品(标有作者出生年代和作品时期)。
一、清末比字句考察情况
《官场现形记》共出现比字句28个、《恨海》11个、《老残游记》46个。与
《红楼梦》时期相比,出现了以下变化:
1.“X比YW”中的“Y”可以为表遍指的疑问代词“谁”等。
李、石(1998)曾指出“表遍指的疑问代词尚不能做‘比’的宾语,表遍指
时不是一般的词汇形式,以此来证明“比”还具有很强的动词性。如:
(1)药气比一切的花香还香呢?
这种情况当然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在《红楼梦》中同样也发现了这样的例子:
(2)我比谁不会花钱,咱们以后就坐着花,到多早晚是多早晚。
(3)只是佛爷菩萨看的真,他们姐儿两个,如今又[比]谁不济了呢?
甚至在《金瓶梅》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4)你们姐姐,比那个不聪明伶俐,愁针指女工不会?
这三个句子“比”后的宾语是疑问代词,虽然都是否定形式的反问句,但是已
可以理解为疑问代词表遍指,并非真正的提问。不过在一般的肯定句式里,表遍
指还是用一般的词汇形式。但是到清末情况发生了变化,例:
(5)他的心[比]谁还狠!《官场现形记》
(6)从前,大家[比](动词“比”)谁[比](介词“比”)谁时样,如今,谁[比]
谁穿的破烂,那个穿的顶顶破烂的人,……《官场现形记》
(7)来,路又近,房子宽爽,从大门走进来,一直到上房,笔直一条路,[比]
那里都好。《官场现形记》
在这三例中表遍指的疑问代词已经可以充当一般肯定比字句中“比”的宾语
了。尤其在例(6)中“动词比”和“介词比”同现在一句中,对比非常鲜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