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1
“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FOURFORLAW【林思哲】【汤纯】【廖培宇】【林凯锋】
【摘要】网络以其本身的特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反腐平台。“网络反腐”也因“天价烟”“购房门”等一连串事件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反腐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网络反腐”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周久耕“天价烟”这个案例出发,在分析了“网络反腐”的概念的基础上,采用与传统反腐方式对比的方法,明确指出了“网络反腐”具有的特点。通过对一些学者观点和案例的分析,重点阐述了“网络反腐”中存在的信息真伪难辩,容易侵犯隐私权名誉权,缺乏制度上的保障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专门的信息筛选和审查机构,建立完善的网络举报制度,建立网络反腐的自律性组织,建立中立第三方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反腐败;举报
目录
TOC\o1-3\h\z\u一、“网络反腐”的提出 1
二、“网络反腐”的特点 1
(一)便捷性 2
(二)安全性 2
(三)有效性 3
三、“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 3
(一)网络举报信息真伪难辨 3
(二)网络举报缺乏制度上的保障 4
(三)容易侵犯他人名誉权和隐私权 4
四、关于促进“网络反腐”发展的若干建议 5
(一)建立专门的信息筛选和审查机构,正确引导举报信息 5
(二)建立完善的网络举报制度 6
(三)建立“网络反腐”的自律性组织,加强网民自律 6
(四)建立中立第三方 7
一、“网络反腐”的提出
案例:“2008年12月,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因对媒体发表“将查处低于成本价卖房的开发商”的不当言论,被网友人肉搜索,在网上曝出其抽1500元一条的天价香烟,戴名表、开名车等问题,引起社会舆论极大关注。引起了南京市委、市政府和江宁区委、区政府的重视。2009年10月10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周久耕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没收财产人民币120万元,受贿所得赃款予以追缴并上交国库”。
这个案例引起了笔者的深思,随着周久耕的被判刑,“天价烟案”这一“网络反腐”的经典之役尘埃落定。而这正反映出了“网络反腐”这一新兴的反腐方式,逐渐以其鲜明的特性成为反腐新宠。短短两、三年时间里“网络反腐”发展迅速,日益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与“网络反腐”相关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如近几年来“网络反腐”的战果:广东肇庆区副区长公款出国旅游事件、湖南浏阳广电局负责人公款奢侈消费事件、江西新余和浙江温州两市官员公款出国游事件等等。但“网络反腐”在硕果累累的同时也出现了王帅“诽谤案”,张志坚“网络反腐”遭报复等事件。一方面当今“网络反腐”有效弥补了传统反腐方式的缺位,但是也同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有效促进“网络反腐”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将从“网络反腐”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网络反腐”的界定
对于“网络反腐”的定义,当前相关的学术论述甚少,主要有下面两个:一个是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教授田湘波对“网络反腐”的定义:“所谓‘网络反腐’,不仅是指利用网络平台听取网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还包括接受、处理和反馈网民的信访举报及有关投诉。这是一个受理和处理互动的过程。同时,还应包括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建设和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基础的网上监督系统的推广和应用。黎昌政:《田湘波:我们要对“网络反腐”寄予理性的期待》,载《检察日报》2009年2月21日第7版”另一个是
黎昌政:《田湘波:我们要对“网络反腐”寄予理性的期待》,载《检察日报》2009年2月21日第7版
郝一峰:《浅析网络反腐》,人民网,2009年10月10日,/GB/41038html
其次,网络具有隐蔽性。正是这个原因,网民可以安心坐在电脑桌前,通过网络匿名地发帖揭露腐败现象参与反腐,而不必担心自己信息的泄露而遭到打击报复。但有的网民却利用网络这个特性,为了发泄自己的私愤,故意发布虚假反腐信息,诬蔑陷害官员。
再次,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网络运营商并不像报纸、杂志等那样对每一条信息进行审查、筛选后才进行发布,网民通过网络进行举报,只需要一台连着互联网的电脑,就能自由地在网上发布信息,这就给了虚假举报信息生存的空间。有些网民甚至利用网络这个开放的空间打着“网络反腐”的旗号,无中生有刊登政府的“腐败”新闻,煽动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从而达到反政府的目的。
最后,网络时代是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注意力经济:“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这种观点被IT业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