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超高清视频光学镜头通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超高清镜头作为“超高清视频之眼”,是超高清采集系统的关键部件,是超高清视频的基础,直接决定系统的图像采集能力和超高清视频的图像质量。
国际上主流的高清和超高清镜头市场和技术体系由佳能、尼康和蔡司等欧美日本厂商垄断,国内的镜头生产厂商受到技术壁垒限制,主要处于模仿和追赶阶段。
目前,目前行业市场无统一的国际标准对超高清镜头进行规范,尼康、佳能等国外知名厂商均用自己的技术体系构建自己的封闭生态。
国内市场超高清镜头产品主要是根据甲方需求进行定制,以制造商自宣称为主,规格、指标混乱,无统一标准;供需双方重复检测,测试投入巨大;市面设备、整机厂商选型困难,严重制约了超高清镜头的技术提升和市场推广。如市面发布的尼康和中润的8K系列镜头,其标识参数和规格不尽相同,检测方法不一,用户选型困难。
鉴于当前国产超高清产业链正在逐渐成熟,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一直缺乏系列超高清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尤其是超高清光学镜头标准,导致国内镜头厂商各自为政,产品良莠不齐,市场碎片化,难以形成产业生态循环的现状,公司牵头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中润光学、联合光电、华为、大华等超高清镜头和摄像机研究院校、行业知名企业提出了申请制定团体标准《超高清视频光学镜头通用技术要求》项目,并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批准立项。该标准规定了超高清光学镜头的术语、定义、分类、标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及贮存等,作为超高清光学镜头的质量检测依据。
1.2主要参加单位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项目参加单位共计18家,所做主要工作如下表所示。
序号
单位名称
工作角色
工作内容
1
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四川国创新视超高清视频科技有限公司)
牵头单位
起草单位
牵头组织协调各参编单位明确立项需求、形成起草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编制及评审草案等材料,确保项目的按时、保质推进。
2
国创新视超高清视频检测技术(四川)有限责任公司
起草单位
1.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和标准,对标准草案的内容进行编制、讨论和修改完善;
2.开展调查研究和技术试验,验证标准中涉及的技术要求和指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3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起草单位
4
浙江大学
起草单位
5
广州博冠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单位
6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单位
7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单位
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起草单位
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单位
10
湖南长步道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单位
11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起草单位
12
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
起草单位
13
深圳荣者光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起草单位
14
无锡兴华衡辉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单位
15
湖南戴斯光电有限公司
起草单位
16
福州浩蓝光电有限公司
起草单位
17
成都威正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单位
18
广东博华超高清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起草单位
1.3主要工作过程
1.3.1草案阶段
(1)调研阶段
2024年2月,国创中心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牵头组织牵头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中润光学、联合光电、华为、大华等超高清镜头和摄像机研究院校、行业知名企业等形成了《超高清视频光学镜头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工作组。工作组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和资料,分析和整理出本标准的主要框架与内容、重要技术参数等;选择相关行业协会、光学镜头及摄像机用户进行实地调研,进行整体状况、重要技术参数(指标)的市场数据采集。
(2)标准征求意见稿起草阶段
工作组依据国际、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化及技术要求,并结合调研情况,提出《超高清视频光学镜头通用技术要求》标准草案。在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分别组织技术人员对标准草案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研讨,不断完善迭代,最终于2025年2月28日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1.3.2征求意见阶段无
1.3.3审查阶段
无
1.3.4报批阶段无
2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修订标准时包括修订前后技术内容的对比)
2.1编制原则
1、本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和资料,并多方征求相关行业协会及企业等技术需求,本着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及以下原则进行制订工作:
——按照GB/T1.1-2000标准和GB/T1.2-2002标准的规定编制。
——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与其保持一致;
——积极采用相关国家标准;
——参考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2.2标准内容的论据
本标准在参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