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第3课
一、选择题
1.维新变法运动出现的根本条件是()
A.严重的民族危机
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剧
D.社会矛盾的加剧
解析: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旨在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答案:B
2.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
A.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官 B.设立议院
C.制定宪法 D.设立外务部
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书并未涉及设立议院和制定宪法等内容,设立外务部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
答案:A
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C.变法不符合中国社会的需要
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
解析:发布184条诏令体现了变法急于求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能体现贪大求全,“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能体现形势紧迫,民族危机严重。
答案:C
4.“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吾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材料描述的是(?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兴中会 D.保川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从该会的宗旨“保国、保种、保教”,即保国家政权、领土不丧失,保民族种类能自立,保圣教不失来判断,该会应当是维新派成立的保国会。故选B。
答案:B
5.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①裁撤冗员②取消旗人特权③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⑤设立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解析:①②④项使顽固势力丢官、失去特权,直接触犯了他们的利益,③项是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一种方式,废除八股就动摇了其统治的思想基础,也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而⑤项主要是培养学生,没有危及官僚的当前利益。
答案:A
6.“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逮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理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③设立京师大学堂④改革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戊戌变法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①项为政治措施,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含有①项的A、C、D三项。
答案:B
7.下列哪一项内容符合维新派的主张,却不在戊戌变法的政令之内()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改革政府机构
C.改革科举制度 D.发展民族工商业
解析:对照变法措施可知,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不在变法政令之内。
答案:A
8.戊戌新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维新派的政治愿望。这主要表现在()
A.维新派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参政权
B.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得以实现
C.鼓励发展工商业
D.在京师设立大学堂
解析:维新派的政治愿望就是参政,实行民主政治,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其参政,B项未被采纳,C项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项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和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以为不可者不得强……致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大,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2)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概括异同点,原因应考虑经济因素;第(2)问,从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一面来回答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答案:(1)同: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异:康有为还主张开国会,实行三权鼎立。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行政治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进一步传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