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8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doc

2018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跟踪检测(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个体牛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解析:根据题干中“伐木”“焚烧”等信息,可知答案为C项。

答案:C

2.《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中国人最早培植“六谷”、养殖“六畜”的时代是()

A.原始社会末期 B.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明朝时期

解析:原始社会有“六畜”,但到西周时才有“六谷”,故最早培植“六谷”、养殖“六畜”的时代是西周。

答案:B

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高转筒车的发明

C.耦犁技术的普及 D.曲辕犁的推广

解析:本题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B出现于宋朝时期,C出现于西汉时期,D出现于唐朝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推广,故选A。

答案:A

4.(2016·江苏单科·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解析:本题中最关键的解题信息是“唤取阿香推雷车”,这就说明该“水车”使用的是人力,而非农具自动化,故A项错误;“水车”是灌溉工具,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故B项正确;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的是隋唐出现的筒车,所以C项可以排除;材料中“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可以看出农业对自然的依赖,并未摆脱自然的束缚,因此D项错误。

答案:B

5.“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和“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讲究因地制宜

C.强调精耕细作 D.注重自给自足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强调因时安排生产,“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强调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这都属于精耕细作的范畴,故C项正确。

答案:C

6.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政策的引导 B.国家统一的完成

C.生产工具的进步 D.家庭手工业的出现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工具,故本题选C。

答案:C

7.《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解析:材料含义:一夫不耕,天下就有人挨饿;一女不织,天下就有人受寒。因此,神农和他的妻子都要亲自耕织。这是强调耕织的重要性。

答案:B

8.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解析:从材料中“但求一熟偿逋债”可知,农民债务沉重。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这一状况。

答案:D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材料二

材料三(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后汉书》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8分)

解析:第(1)题结合小农经济的基本史实回答即可。第(2)题要结合材料三从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特点等方面综合回答。

答案:(1)小农经济。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jhbest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