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发热儿童的临床判断与处理儿童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正确判断和处理发热对儿童健康至关重要。本演示将介绍发热的评估方法、危险信号识别以及适当的治疗策略。作者:
什么是发热?1定义明确发热指体温超过37.5°C,这是机体对感染或炎症的正常防御反应。2正常范围正常体温维持在36.5°C至37.5°C之间,会有轻微的昼夜波动。3生理意义适度发热可提高免疫系统效率,抑制某些病原体生长。
发热的常见原因病毒感染最常见原因,包括普通感冒、流感、肠道病毒等。1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中耳炎等需要抗生素治疗。2自身免疫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可引起长期不明原因发热。4药物反应部分药物可能引起药物热,停药后体温恢复正常。5
发热对儿童的影响代谢加快每升高1°C,基础代谢率增加10-12%,能量消耗显著增加。生理变化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加,血管扩张,可能导致面色潮红。食欲下降进食减少,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和脱水风险增加。情绪改变烦躁不安或嗜睡,对环境刺激反应增强或减弱。
临床评估的重要性1个体化治疗基于全面评估制定最佳治疗方案2合理用药避免抗生素滥用和不必要治疗3疾病识别及时发现需要紧急干预的严重疾病正确的临床评估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药物使用,同时确保不会漏诊严重疾病。特别对于婴幼儿,全面评估尤为重要。
病史采集要点发热特点发热持续时间、体温曲线、退热药物反应、是否有规律性发作。伴随症状咳嗽、流涕、腹痛、腹泻、呕吐、皮疹、头痛、关节痛等。基本情况既往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疫苗接种情况。流行病学近期接触史、旅行史、季节性因素、周围是否有类似病例。
体格检查要点生命体征测量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全身状态精神状态、面色、皮肤弹性、脱水征象、营养状况。系统检查咽部、耳部、胸部、腹部、淋巴结、神经系统等全面检查。特殊体征寻找特定疾病的典型体征,如皮疹、关节症状、颈项强直等。
发热程度分级1超高热体温41°C,严重威胁生命2高热39.1°C-41°C,需积极处理3中热38.1°C-39°C,常见发热水平4低热37.5°C-38°C,轻度发热不同程度的发热需要不同的管理策略。高热和超高热需要紧急评估和处理,预防发热惊厥和脱水。
年龄与发热风险1新生儿(0-28天)任何发热都是严重警讯,需紧急就医并全面评估。感染风险极高。2婴儿(1-3个月)发热仍需认真对待,需要医疗评估。败血症风险较高。3幼儿(3个月-3岁)常见发热,需注意脱水和发热惊厥风险。4学龄前及学龄儿童通常可以更好地耐受发热,能表达不适症状。
危险信号识别1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胸壁凹陷、鼻翼扇动、呼吸音异常是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险信号。2意识改变嗜睡、烦躁不安、反应迟钝或意识模糊提示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循环问题皮肤苍白、青紫、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提示循环功能障碍。4严重脱水持续呕吐、腹泻、尿量减少、眼窝凹陷、前囟凹陷是脱水的重要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有助于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对细菌感染诊断有重要价值。微生物学检查血培养、尿培养、咽拭子等帮助确定病原体。其他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性检查。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用于评估肺炎、胸腔积液等,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无创检查,可发现腹腔脏器异常,尤其适用于幼儿。头颅CT当怀疑颅内感染或出血时使用,需权衡辐射风险。
发热的鉴别诊断疾病类型主要特征常见年龄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流涕、咽痛各年龄段肺炎咳嗽、呼吸急促、肺部啰音尤其是5岁以下尿路感染尿频、尿痛、可无明显症状婴幼儿中耳炎耳痛、拉耳、烦躁6个月-2岁病毒性胃肠炎腹泻、呕吐、腹痛各年龄段
特殊情况考虑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包括原发性免疫缺陷、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化疗的患儿。任何发热都需紧急评估。慢性病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患儿的发热可能导致原有疾病加重。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或体温不升是严重感染的表现,需立即全面评估和治疗。麻疹疫苗后接种麻疹疫苗后7-12天可出现发热,通常为自限性,需与其他原因鉴别。
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根据病因、年龄和临床表现调整2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3对症治疗退热、补液和营养支持治疗发热儿童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对症治疗能缓解不适,支持治疗保障基本生理需求,而病因治疗解决根本问题。
物理降温方法温水擦浴用32-34℃温水擦拭皮肤,促进热量散发。避免冷水或酒精擦浴,防止寒战。冰敷适用于高热患儿,在头部、腋窝和腹股沟放置冰袋,注意防止冻伤。降温贴贴于额头或腋下,含有吸热成分,效果温和但持续时间短。环境调节保持室温适宜(24-26℃),衣物宽松,避免过度保暖。
药物退热对乙酰氨基酚推荐剂量:10-15mg/kg/次,每4-6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