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网络流行语开题报告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网络流行语开题报告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本文旨在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起源、传播、影响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摘要部分将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概述,为后续章节的深入探讨奠定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本文从网络流行语的起源、传播、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揭示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前言部分将对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研究现状、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进行说明。
一、网络流行语的起源与发展
1.1网络流行语的起源
(1)网络流行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互联网的早期发展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开始使用网络进行交流,为了在虚拟世界中更便捷地表达情感和思想,创造性地使用了大量的网络用语。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9.8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9.86亿。庞大的用户群体为网络流行语的诞生提供了土壤。
(2)1990年代,随着即时通讯工具的兴起,如OICQ(现腾讯QQ)、ICQ等,网络流行语开始迅速传播。当时,许多网民为了在聊天中表达个性,创造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用语,如“菜鸟”、“恐龙”等。这些词汇很快在网络上流行起来,成为当时年轻人的时尚标志。此外,一些网络事件也催生了大量网络流行语,如“非诚勿扰”节目中的“非诚勿扰”一词,迅速成为热门词汇。
(3)进入21世纪,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的出现,使得网络流行语传播更加迅速,影响力也更加深远。例如,2016年,我国网民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网络流行语超过10万个,其中“蓝瘦香菇”、“吃瓜群众”等词汇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这些网络流行语不仅反映了网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需求,也折射出社会热点事件和时代变迁。
1.2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历程
(1)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兴起,网络流行语开始崭露头角。这一时期的网络流行语多以网络用语、网络梗为主,如“菜鸟”、“恐龙”等,这些词汇反映了当时网民的交流需求和个性表达。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展,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语言文化。
(2)进入21世纪,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的普及,使得网络流行语传播更加迅速,影响力也更加深远。这一时期,网络流行语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传播速度快,一些词汇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如“蓝瘦香菇”、“吃瓜群众”等;二是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表情包等多种形式;三是与社会热点事件紧密相连,如“网红”、“带货”等词汇的出现,反映了社会发展趋势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的兴起,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这一时期,网络流行语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年轻化,以90后、00后为主要传播群体;二是娱乐化,网络流行语往往与娱乐事件、明星绯闻等紧密相关;三是国际化,一些网络流行语如“斗图”、“表情包”等已经走出国门,成为全球网民的共同语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互联网文化的演变,也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1.3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特点
(1)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特点之一是传播速度快。得益于互联网的即时性和社交网络的广泛覆盖,网络流行语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形成强大的舆论场。例如,2016年“蓝瘦香菇”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短短几天内就成为了热门话题,其传播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2)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网民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参与到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使得流行语得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广泛的共识。这种互动性不仅增强了网民的参与感,也使得网络流行语更具生命力。
(3)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往往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流行语的出现往往与当前的社会热点、文化趋势和网民的情感需求紧密相连。例如,在疫情期间,“宅家”、“抗疫”等词汇成为了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共同情感。这种与时代背景的结合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