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试卷内容语文及答案.docx

高考试卷内容语文及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试卷内容语文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早关注“人”的是儒家。儒家认为,人是天地之间最贵重的存在,人的价值和尊严高于一切。儒家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儒家强调“仁爱”。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要求人们相互关爱、尊重。其次,儒家倡导“礼”。“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通过“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再次,儒家主张“中庸”。“中庸”是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强调在各种关系和行为中寻求平衡和谐。最后,儒家倡导“和而不同”。在保持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追求社会的和谐统一。

材料二:

道家文化同样关注“人”的问题。道家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道家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道家强调“无为”。“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减少人为干预。其次,道家倡导“自然”。道家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再次,道家主张“逍遥”。道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摆脱世俗的束缚。最后,道家倡导“柔弱胜刚强”。道家认为柔弱往往能够战胜刚强,强调以柔克刚的智慧。

1.根据材料一,儒家人文精神的内涵有哪些?(3分)

答案:儒家人文精神的内涵包括:强调“仁爱”,倡导“礼”,主张“中庸”,倡导“和而不同”。

2.根据材料二,道家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答案:道家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强调“无为”,倡导“自然”,主张“逍遥”,倡导“柔弱胜刚强”。

3.儒家和道家在关注“人”的问题上有什么异同?(3分)

答案:儒家和道家在关注“人”的问题上的异同主要体现在:儒家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仁爱、礼、中庸和和而不同,注重社会秩序和谐;而道家则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倡导无为、自然、逍遥和柔弱胜刚强,注重个体的精神自由。两者都关注人的问题,但侧重点和方法不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塘月色》(节选)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4.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5分)

答案:作者在文中描绘了荷塘、小煤屑路、杨柳、其他不知名的树等景物。

5.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答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内心的不宁静和对荷塘月色的向往之情。

6.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分)

答案: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的母亲》(节选)

老舍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都人五人六,没有什么高低。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他们一天一天的将青苗插到地上,一天一天的将成熟的五谷收到场上,打得扬得,装进仓中,然后锁住仓门,静候过年;在收成中,要看收成的颜色,要狠狠地敲几声禾杆,要大车小车地载到邻近的米庄去,有时候要来回走两三趟,与米庄先生讨价还价。

7.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母亲的家乡环境和生活状况,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作者描绘母亲的家乡环境和生活状况,突出了母亲的勤劳、朴实和坚韧,为后文塑造母亲形象做铺垫。

8.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4分)

答案:作者在文中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的场景描写和具体的行动描写等手法。

9.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怀念和赞美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左传·宣公十一年》(节选)

宣公十一年春,楚子伐郑。晋师救郑。夏,楚师败绩于城濮,晋人执楚子重耳以归。初,楚子重耳之亡也,过宋。宋襄公问于公子目夷曰:“晋公子亡矣,其从者何如?”对曰:“夫晋公子,仁人也。从者皆卿才,有文有武,有谋有勇。夫以仁人将五才,必得晋国。”宋襄公曰:“吾闻之,亡人无党,安得此众?”对曰:“夫仁人,天下之瑰宝也。天下之瑰宝,孰不爱之?故天下皆爱之,而况其从者

文档评论(0)

laomolaom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