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摘要
作为一种半自然、半人工的生态系统,耕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区域生态
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承载乡土景观文化等众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
而近年来,我国耕地非粮化现象不断加剧。非粮化现象不仅直接降低了地区粮食产量,
也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应能力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以非粮化严重的浙江省桐乡市为
例,基于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和地理
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别在网格和村级尺度上量化了2000-2020年间非粮化扩张背景
下桐乡市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间
的权衡协同关系变化,探索了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异质性的驱动因素。文章为进/
一步平衡地区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和理论支撑,同时也为未来耕地
非粮化管控政策的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InVESTRUSLE
()基于模型、线性方程和修正的分别在网格和村级尺度上计
算了2000-2020年间桐乡市四种典型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特征,包括生境质
量、碳固存、粮食供应和土壤保持。结果显示,生境质量和粮食供应的年平均值整体
20
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碳固存和土壤保持的年平均值在年间有所提升。网格尺
度上,生境质量和碳固存低值区均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和西南部地区;村级尺度上,土
壤保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梧桐街道内部和桐乡市南部;粮食供应的空间分布受尺度影
响较小,受时间影响较大。
(2)基于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探索生态系统服务两两之间
的相关性系数和权衡/协同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网格尺度上生境质量和碳固
存之间始终存在着较强的协同相关性,生态系统服务对主要以低空间权衡协同效应/
为主且分布较为零散;村级尺度上,生态系统服务对空间权衡/协同效应的分布更为
集中,其中高、中等空间协同效应主要分布在桐乡市西北部,而空间权衡效应则更多
的出现在与土壤保持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对之间。
(3)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了2010和2020年四种生态系统服务的主导驱动
因素及不同因素的解释能力变化。研究发现,村级尺度驱动因子的解释能力整体大于
网格尺度,研究期间地区生产总值、人类活动足迹和建设用地比例对粮食供应空间分
布起主导解释作用,其单因子解释能力随时间推移而升高;此外,村级尺度上景观格
局类驱动因素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碳固存空间分异的解释能力更强。
关键词:耕地非粮化;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权衡协同;驱动因素
II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2
1.2.1耕地非粮化研究2
1.2.2生态系统服务研究5
1.2.3研究评述8
1.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8
1.3.1研究内容8
1.3.2技术路线9
第二章理论基础11
2.1人地关系理论11
2.2生态经济学理论11
2.3可持续发展理论12
第三章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13
3.1研究区概况13
3.1.1地理位置13
3.1.2自然环境概况13
3.1.3社会经济概况14
3.1.4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14
3.2数据来源15
3.3数据预处理16
第四章桐乡市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化分析17
4.1生态系统服务测评方法17
4.1.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