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常考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考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的地理知识

三山:古代传说东海中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四海: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礼记》中指东海、西海、南海、北海,通常泛指天下。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即冀、兖、青、扬、徐、荆、豫、梁、雍。

江、河:古代分别指长江、黄河。

江东:长江以南的地区。

山东:古代指崤山以东地区,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广袤、纵横、阡陌:东西为广,南北为袤;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关中:古代在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京畿地区叫“关内”或“关中”。

崤函:古代崤山、函谷关的合称。

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做行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山水之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史书分类

1.按修订者可分为正史和野史

正史:清高宗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24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除《史记》外,大部分正史都是官修的。

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私家编写史书。

2.按体例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

编年体: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例如《资治通鉴》。

国别体:按国家分类记载史。例如《国语》《战国策》。

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例如二十四史(包括《史记》)。

3.按时间分为断代史和通史

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始创于中国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此体。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例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古代的历法知识

1.农历

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其中的“六月”指的是农历的六月。

2.二十四节气

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

3.纪年法

①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帝王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张衡传》)

③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丁卯”即丁卯年)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壬戌”即壬戌年)

运用干支纪年是60年一个轮回。如2020年是庚子年,1960年也是庚子年;2019年是己亥年,2079年也是己亥年。

4.纪月法

①序数纪月法。如一月、二月、三月,至今仍在沿用。如: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②农历时节纪月法。农历各月有月令别名,可用特定称谓纪月。如:

一月为“正月”,六月为“荷月”,八月为“桂月”,十二月为“腊月”。

③孟、仲、季纪月法。农历每个季度的三个月依次为孟、仲、季。如:

“孟春”“仲春”“季春”分别为农历的一月、二月、三月,“仲夏”为农历五月,“仲秋”为农历八月。

5.纪日法

①序数纪日法。

②干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③特定称谓纪日法。农历每月初一称“朔”,农历每月十五称“望”,农历每月十六称“既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晦”。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

6.纪时法

①序数纪时法。

②特定称谓纪时法。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时辰等同于现在两个小时,以十二地支为名。如“子时”相当于23时至次日1时,“午时”相当于11时至13时。

古人还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每个时间段有两个小时,用鼓打更报时,所以这五个时段称为“五更”(又称“五鼓”或“五夜”)。“一更”大致相当于戌时(即19时至21时),“三更”大致相当于子时(即23时至次日1时)。

文档评论(0)

毋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