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教版)
教科版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三年级下册
⼀、植物的⽣长变化
1、植物新⽣命的开始
活动记录
1.略
2.收集,种⼦观察
课堂练习
3、判断题:(1)√(2)√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活动记录
1.凤仙花的⽣长发育记录表(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定)
2.课堂练习
判断题(1)√(2)√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活动记录
1、通过观察种下的种⼦,我们发现,种⼦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长,根的⽣长速度(较
快)。我们还发现,根⽣长的⽅向与种⼦放置的⽅向(没有)关系。
2、排序(4)(1)(2)(3)
课堂练习
3、判断题(1)√(2)√
4、⽔分、矿物质固定
4、种⼦变成了幼苗
活动记录
1.观察并记录凤仙花幼苗⽣长。
2.填空题
(1)叶(2)⽔分,养料。
3.判断题(1)√(2)√(3)√
4.简答题
在阳光照射下,玻璃罩内的植物会进⾏光合作⽤产⽣氧⽓,供⼩⽼⿏呼吸,所以⼩⽼⿏不会马上死亡。
5、茎越长越⾼
课堂练习
1.选择题(1)A(2)AB
2.判断题(1)√(2)√(3)×(4)×
3、排序(E)(A)(C)(D)(B)
6、开花了,结果了
活动记录:(4)(1)(3)(2)
课堂练习
2、填空题:(1)镊⼦(2)从外到内
3、判断题:(1)√(2)√(3)×(4)√
7、我们的⼤丰收
活动记录
1、⼀株凤仙花⼤约可以结出(20—30)个果实。⼀株凤仙花⼤约可以收获(300—500)粒种⼦。
2、根茎叶花果实种⼦
课堂练习
3、判断题(1)×(2)√(3)√
4、画⼀画或写⼀写(参见教材p17)
《植物的⽣长变化》单元练习
1、填空题。(1)种⼦(2)选种(3)繁殖、死亡
2、判断题:(1)√(2)√(3)×(4)√(5)√
3、选择题:(1)A(2)C(3)B
4、连线题:
(1)根⽀持、运输作⽤(2)缠绕茎茎制造养料攀援茎
叶发育果实和种⼦直⽴茎
花吸收、固定作⽤匍匐茎
5、填名称。
(花)(叶)
(果实)(茎)
(种⼦)(根)
6、我会填。光合作⽤:(⼆氧化碳)+(⽔)(阳光)(氧⽓)+(养料)
《动物的⽣命周期》单元
1、蚕卵⾥孵出的新⽣命
活动记录
1、略
2.观察蚕卵实物照⽚,左边是芝⿇,右边是蚕卵。
颜⾊淡黄⾊、绿⾊、⿊⾊
等
画⼀个卵
形状扁圆形(中⼼处是凹
课堂练习
3、选择题(1)A(2)C(3)B(4)B(5)A(6)A观点说明:(A是⽤放⼤镜观察得到的;C是⽤⾁眼观察得到的)(7)
C
2、蚕的⽣长变化
活动记录
1.观察蚕的外形和⾏动,将观察到的特征在括号内打“√”(参见教参P50)
全打√
2.略
3、(1)不能、会(2)4
3、蚕变了新模样
活动记录
1、观察⼀个茧记录
2、判断题:(1)√(2)×(3)√(4)×(5)√
3、选择题:(1)B(2)C(3)A(4)A(5)B
4、蛹变成了什么
活动记录:蚕蛾观察记录(参见教参P59)
3、资料阅读
(√)(√)()(√)
(√)()(√)
我知道的昆⾍还有蚊⼦、瓢⾍、苍蝇、、蟋蟀、蜻蜓
5、蚕的⽣命周期
活动记录
1、略(参见教参P64)
课堂练习
2.选择题(1)C(2)A(3)C
6、其他动物的⽣命周期
1.判断题。(1)√(2)×(3)√
变态:青蛙、蝴蝶、蚕
不变态:鲫鱼、猫、猪
从卵孵化⽽来:青蛙、蝴蝶、鲫鱼、蚕
由母亲直接⽣下来:猫、猪
7、我们的⽣命周期
1、在⽅框内打“√”。⼿指变多了、眼睛变⼩了“”不选,其余都选。
2、⼩林从⼩到⼤⾝体长⾼了,体重也增加了。
3.
4、判断题:(1)√(2)√(3)√(4)×(5)√
单元练习
1、判断题。
(1)√(2)不同动物的⽣命周期所经历的的阶段是相同的。(√)观点说明:动物的⽣命周期虽长短不⼀,但它们都要经历出
⽣——⽣长发育——
繁殖——死亡四个阶段。题⽬说的是阶段是相同的,所以判对。具体可参见教参p63、p67、p69和p73
(3)√(4)√(5)√(6)√(7)×(8)×(9)√(10)√
2、选择题。
(1)B(2)C(3)B(4)A(5)A(6)B(7)B(8)C(9)A(10)B
3、列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