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概要
概要
CONTENTS概要 03
CONTENTS
05 水质监测和发布大幅扩展助力落实责任
创新模式引入社会监督
水污染治理十年成效(2015-2024)
监管透明调动市场力量
多元参与推动源头治理
十年治水成效斐然
08 多元参与碧水行动展望
90 数据中的改变
96 市民眼中的水质改变
04
01 多元参与深入推进碧水行动展望
“水十条”的由来和启动
105
扩展水环境信息公开,完善多元共治格局
水污染问题一度突出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启动
13 “水十条”总体要求及本报告关注重点
107
108
109
111
116
117
以环境健康目标引导城乡水源地保护融合污染源数据,强化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强地下水和近海污染防治
新污染物治理更需多元参与源头管控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
02
多元参与推进碧水之路
119
121
由水污染防治向水生态修复转变建设美丽河湖,实现人水和谐
16 “水十条”要求强化全民参与
16 大规模监测发布形成约束激励
34 创新模式引入社会监督
58 监管透明调动市场力量
75 多元参与推动源头治理
附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和提名案例名录编制团队
指导单位鸣谢
水质监测和发布大幅扩展助力落实责任
概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历经30年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数以亿计的人口脱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也导致污染排放和生态退化,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公众健康,成为困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难题。
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国务院于2015年4月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作为首个水污染治理全国行动计划,其十大行动涉及方方面面,特别强调坚持全民参与,并对如何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开展,有力推动了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质量改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体制创新和重大改革举措。从2015年底启动河北省督察试点,2018年完成第一轮督察全覆盖,2019年启动第二轮督察,2023年全面启动第三轮督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敢啃“硬骨头”、专攻“老大难”,以鲜明的态度、坚决的措施推动被督察对象增加资金投入、补齐设施短板、解决突出问题、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推动水污染问题的解决。
从2015年到2025年,从“水十条”到碧水保卫战,水污染防治走过了整整十年。期间新环保法开始实施,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发布,排污许可制度不断完善,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作为长期关注水污染防治并开展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活动的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绿色江南(PECC)成立联合课题组,着重梳理水污染防治公众参与和创新机制建设的落实情况,识别和分析多元参与在水污染防治中发挥的作用。
回顾“水十条”发布十年以来的水污染治理进程,课题组认为“水十条”提出的落实各方责任、推动全民参与的要求,引导中国踏上了多元参与的治水之路,以大规模监测和排污许可制度为基础,以水质和污染源信息公开为先导,引入社会监督,强化环境执法,压实政府责任,调动市场力量,成功推进了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和黄河保护、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实现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在十年间取得水污染治理的历史性进展,惠及亿万国民的民生福祉。
在本报告中,课题组围绕监测发布落实责任、创新模式引入社会监督、透明监管调动市场力量、多元参与推动源头治理四个方面,梳理了公众参与的进展,及其对推进“水十条”目标达成所发挥的作用。
在水环境监测发布方面,在“水十条”的引导下,过去十年间,国家地表水监测网断面数量大幅增长,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从2015年的972个增长到“十四五”期间的3646个,水环境信息公开总体更加系统、及时、完整,用户友好性也越来越高。
从系统性看,据“蔚蓝地图”数据库数据,自2014年到2023年,公开信息的国控和省控水质监测站点从971个增加到6431个。2020年12月,国家地表水水质融合数据正式发布,每月更新3646个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2016年1月开始,全国所有省区市开始公布城市水源地月报,2018年起县级水源地水质报告也开始公开。地方地表水水质监测网络的覆盖度和监测信息公开程度也在提升,其中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控地表水水质平台和浙江省杭州市的“杭州河道水质”“杭州智慧河道云平台”都很突出。
从及时性来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