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调整心态迎中考国旗下讲话(精选28篇)
调整心态迎中考国旗下讲话篇1
同学们:
中考、高考都只有一个多月了。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如何提高复
习效率,如何提高考试成绩,这其中有很多学问。下面我先讲两个故
事:
第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位品学兼优的秀才一同进京赶考,路上碰到一支出殡
的队伍。其中一个秀才心里一惊,想:坏了!我今天真不走运,考试的
路上碰到棺材,预示着考试不会顺利。后来,他一路走一路在想棺材
的事,一直到考场都无法集中精力,结果文思枯竭,名落孙山。
另外一个秀才一开始也是心里一惊,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
这不是升“官”发“财”吗?他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他会马到
成功。后来他果然在官场上春风得意,文思泉涌,金榜题名。
第二个故事:
有个年轻的人在城市工作,父母生活在偏僻的山村。一天,年轻
人接到电报,上面写着:父病危,速回。他看了电报以后,马上买票
向家中赶去。当他到达距离山村两公里的镇上时,已经是晚上,无车
回村。
那天晚上,阴云密布,暗无星月。为了能和父亲见最后一面,他
决定还是赶夜路回家。他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忽然,脚
下一滑,整个人迅速向下滚落,他拼命地双手乱抓。
下落中,他终于抓住了一丛灌木,吊在半空中,大喊“救命”。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终于听到一个老人的声音,他急忙叫道:“大爷,
救我。”
老人问他:“你相信我能救你吗?”
“我相信您!”他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如果你相信我,那就把手松开吧。”
……
老人走了,他继续吊在那里。最后,他终于撑不住,滚落下来。
摔到地上的时候,他并没有感到特别疼痛,摸摸自己还好好的,他放
松了下来。但他也不敢走了,万一再摔下去怎么办?
天渐渐亮了,他抬头看看那个“救命”的灌木,原来它离地只两
米多高。当他吊在那里的时候,脚也不过离地两尺而已。
第一个故事说明什么?它说明,同样的境遇出现不同的结果,心态
的力量不容忽视。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若能够经常保持一种积
极的心态,成功迟早会降临到你身边。任何人,一生的成长道路都不
会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艰难险阻时,
只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勇敢面对它,胜利的曙光一定会照亮你前进
的道路。
第二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现在有些初三、高三学生的心态和
这个年轻人吊在半空时的心态是何等相似,他们感觉自己的心悬在半
空之中,上不去,下不来,天天如惊弓之鸟。
与其吊在半空深受折磨,不如干脆放手,将自己置于“死地”。
因为有时,置于死地,才能“后生”。
之所以有些初三、高三学生会产生考试焦虑,因为他们在考试时
总是抱着很大的期望,期望与现实的距离越大,焦虑的症状也就越明
显,考试的时候,也就越难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如果每次考试,
考生都能抱着“必死”的信念,有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气
魄,紧张、焦虑定被吓得魂飞魄散,此时,反而能超常发挥。
中考、高考之前,稳定的情绪、充分的信心、充沛的精力,顽强
的意志是同学们取胜的最重要的心理条件,而过分紧张、过分焦虑、
丧失信心、马虎大意是考试失败最常见的心理因素。因此,考前的心
理准备如同考前知识准备一样,对考试成绩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同学们考前一定要做好心理调适。具体地讲,就是要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保持良好情绪
积极的、稳定的情绪可使同学们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思维灵
活,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而消极的、不良的情绪使人记忆力分散、思
维迟钝、意志消沉,影响考试水平的发挥。
充分的复习是保证良好情绪的重要条件。因此考前要尽量复习好;
高考、中考都只有一个多月了。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同学们的复习
要注意三件事:①拿出以前的练习本、试卷,把易错处、常错处、常
考处再归纳总结一下,以加深要点内容的记忆;②回归课本,把课本内
容重新俎嚼一下,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考题都会围绕课本章;③把各
科重点知识再归纳总结一下,该理解的要深入理解,该记忆要做好强
记。
第二、树立考试的信心
考试的信心是建立在自己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的。不顾自己的知识
水平提出过高的考试目标,往往会使自己的信心受挫。
为了树立考试必胜的信心,确立考试目标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
心理素质水平。确定考试目标时,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