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文5篇)
第一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因此教学时,只有将二者的教学合二为一,有机结合,才能
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体现教育与教学的双重作用。但我们发现,在
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开来,不能有效
地溶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或过于突出基本功的训练,忽视人文性。亦
或过于突出人文性,出现“泛语文”的现象,从而使教学显得生硬和
僵化,缺少语文课应有的光彩。那么,究竟如何将二者做到有效的统
一呢?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和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所得,我有以下
几方面粗浅的认识。
一、根据课文特点,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度”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回答凤凰语文网友
提问时说到:“语文教学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这的确很难,
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平衡.人文性与工具性要合二为一,浑
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对两位专家的话感触颇深,犹如茅塞顿
开.这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语文就像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人,人文性
就是这个人的思想、情感、气质、品味、修养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工
具性就是这个人的高矮、胖瘦、体质等具有生物性特性的身体,它们
当然有机融合在一个生命体之中的。如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这篇
课文,老师就可以通过对课文中环境描写和桑娜心理描写的语言文字的
理解,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尽而感受到渔夫夫妇的善良,做到工具性与
人文性的完美结合,二、多层次的读与悟彼此促进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书不充分的现象.学生读了书,但并
没有时间将课文所表达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头脑里“活”起
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过电影”,更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来涵泳品
味,就匆匆让学生去谈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读.
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从而理解文本内
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
因为读是对文本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直接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形
象最具活力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能最有效地促进理解,促进感悟,并反之
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形式把这种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例如我在教学
《青山不老》一课时,我力求通过朗读训练的层次性来引导学生来体
会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首先我让学生通过自读体会老
人创造的“奇迹”,进而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15年绿化了8条沟,
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等。再读文本体会一下,怎样才能
读出“奇迹”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后,学生朗读效果有了很大的
改善。这时,我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那一座座青山,绿意盎然的
图片,创设了情景,学生被老人用生命创造的奇迹所震撼了,此时,
引导他们再次走进文本,学生的朗读更准确,更深情。其次,教师要培
养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要长文短教,抓住重点段落,找准生发感受的语
言点,这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抓住这个语言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
身,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学生
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如《青山不老》一课,我抓住课
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
命的归宿。”“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真正是与
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引导学生感悟出老人用有限的生命创造
出无限了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
着青山永垂不朽,青山永远不老。激发学生美化家园,爱护环境的强
烈情感。有层次的读与悟彼此促进,使得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教学得到较为巧妙的融合,自感效果较好。
三、注重读写结合
写的训练应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切入
写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通
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我感到,如果将读文与写作适时结合,
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
解。训练时,老师们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机的写的训练,或
仿写,或续写,或记录点滴感受,形式多样。例如我在教学《穷人》
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主旨,在教学最后让学生《以
桑娜收养西蒙的孩子后……》为题展开合理的想像进行续写。这种训练
既帮助学生更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低碳出行策划书3.pptx
- 联合实验室合同协议书1500字 .pdf
- 水务工作人员演讲稿 .pdf
- “科学史话”栏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docx
- 2025年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套.docx
- 2025年低压配电柜项目投资估算报告.docx
- 2025年调节血糖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docx
- 物业经理就职演讲稿(精选3篇) .pdf
- 与新东方合作策划书(推荐).pptx
- 运动会集体项目广播稿(真题20篇) .pdf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