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1变形缝防水施工工艺标准变形缝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5.1.1总则
为使建筑工程的防水变形缝施工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规范,满足结构安全及建筑功能要求,避
免不可预见因素对施工整体质量的影响,杜绝变形缝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工艺标准。
5.1.1.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的适用范围为:适用于地上、地下、土木工程防水变形缝的建筑施工。
5.1.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5.1.2术语、符号
5.1.2.1术语
(1)变形缝:变形缝是土木工程中结构部分或全部分离的建筑结构单元之间在因温度、沉降、地震等作用
产生相对微量位移时,其建筑结构、整体观感、使用功能不致发生质量损坏的一种建筑构造措施,它包含
温度伸缩缝、沉降缝与抗震缝。
(2)防水止水带:它包括橡胶型、金属质等,其作用是在建筑变形缝处的两侧因内、外力作用而产生相对
微量变形时,能确保变形缝处的防水功能不致遭到破坏。
5.1.3基本规定
5.1.3.1防水变形缝的设置必须依据设计要求的位置及尺寸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5.1.3.2防水变形缝应满足密封防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检修容易等要求。
5.13.3防水变形缝处的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5.1.3.4防水变形缝处相邻结构单元之间的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宽度宜为20~30mm。
5.1.3.5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不设或少设,可根据不同工程结构类别及工程地质情况采用诱导缝、加强带
等代替措施。
5.1.4施工准备
5.1.4.1技术准备
(1)防水变形缝施工前应对结构材料、防水材料现场状况进行检查核对,以确定对设计与规范的符合性,
预测施工后对建筑功能的有效性,并做好核对记录。
(2)确定施工方案,针对防水变形缝的不同部位、不同功能要求、不同的现场条件,编制满足设计要求、
相关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方案。
(3)应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技术
要求,以及确保使用功能的技术措施与施工方法。
(4)应熟悉设计图纸、相关规范、标准及本工艺标准,对施工变形缝的做法,位置及构造措施进行了解,
以确定防水变形缝上述内容的合理性,并确定是否提出修改建议。
5.1.4.2材料要求
(1)品种规格
1)橡胶质中孔式中埋止水带与外贴式止水带的宽度宜大于2×300mm+B(B为变形缝宽度),其厚度应根据所
施工变形缝处的埋置深度及水压,参照相关规范及产品说明书进行选用。
2)金属止水带应用于变形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中,并应有防止接缝渗水及变形破坏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金属止水带应用于变形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中,并应有防止接缝渗水及变形破坏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与施工作业措施。
(2)质量要求:
1)砂子应采用河砂或山砂,不得用海砂,且检验结果应符合JGJ52—2001标准。
2)止水带表面不允许有开裂、缺胶、海绵等影响使用的缺陷,中心孔偏心不允许超过管状断面厚度的1/3;
止水带表面允许有深度不大于2mm、面积不大于16mm的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缺陷不超过4处;止水
2
带的尺寸公差应符合《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附录A中表A.0.4—1的要求,其物
理性质应符合附录A中表A.0.4—2的要求;止水带现场抽样数量以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抽样。
3)防水变形缝处的混凝土厚度、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1.4.3主要机具
(1)自拌混凝土: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坍落度筒、天平、插入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
(2)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筒、插入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
(3)其他机具:夹钳、活动扳手、电焊机、剪刀、榔头等。
5.1.4.4作业条件
(1)底板防水变形缝
1)底板的垫层、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底板钢筋已施工完毕。
2)止水带已固定牢固且位置正确,材质、形状、尺寸符合要求,止水带处侧模已封闭牢固,且密封性能良
好,能保证先浇混凝土施工时不漏浆。
(2)侧壁防水变形缝
1)侧壁钢筋已施工完毕。
2)止水带已固定牢固且位置正确,材质、形状尺寸符合要求,止水带处的边模与侧模已封闭牢固且密封性、
稳定性、整体刚度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