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宁远县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
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 D.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
2.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比较稳定,主导因素是()
A.经济发展程度 B.自然地理环境
C.地域开发程度 D.国家发展政策
3.缓解江苏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是()
A.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完善交通网络,加快人口流动
C.移民搬迁,优化人口配置 D.加强经济扶贫,资源优化配置
【正确答案】1.D2.A3.D
【分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江苏省北部人口密度小于南部;沿海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内陆;中部密度小于东南部;总体东南部人口密度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江苏省沿江及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是我国最富裕的地区,人口分布比例一直高于其他地区,故经济发展程度是人口分布格局稳定的主因,A正确。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地域开发程度和国家发展政策是一直变化的,但是江苏省南部的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比较稳定,所以不是主导因素,CD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导致区域人口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差异,故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是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D正确。其它三项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江苏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本题组主要考查江苏省的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江苏省南部地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东靠上海,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苏南地区包括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总面积27872平方公里,占江苏省土地总面积27.17%,2013年GDP总量达到了3.64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万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化率超过70%,所有县(市)都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其中7个县(市)进入前十。
读“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完成下面小题。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
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人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人内
4.表中代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可能越大
B.科技越发达,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D.地域越开放,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正确答案】4.A5.A
【4题详解】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最多能养活的人口数,即表中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即16亿人口,A正确,排除BCD。故选A。
【5题详解】
人口合理容量受自然资源、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人口消费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状况、科技发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地区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制约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某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学家通常将大城市的人口分为入境短期驻留人口、城际短期驻留人口、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四类。这四类人口对城市的功能空间需求有较大的差异。下图示意大城市实际服务人口概念内涵金字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随着城市群的崛起,这四类人口中数量快速增加的是()
A.城际短期驻留人口 B.流动人口 C.入境短期驻留人口 D.户籍人口
7.这四类人口均需要使用的主要城市用地类型是()
A.工业生产用地 B.商业仓储用地 C.科研机构用地 D.交通运输用地
【正确答案】6.A7.D
【6题详解】
随着城市群的崛起,大城市的跨市融合发展加快,跨市域通勤成为人们降低居住成本的选择之一,导致城际短期驻留人口数量快速增加,A正确。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为本地常住人口,人口数量不会迅速增加,排除BD。入境短期驻留人口,驻留时间短,且为国际性人口流动,也不会快速增加,C错。故选A。
7题详解】
工业用地一般面向第二产业从业者,科研机构用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5学年山东省单县高一下册3月月考地理检测试题(附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下册第一次联考地理模拟试题(附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一下册3月月考地理检测试题(附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一下册3月月考地理检测试题1(附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铜陵市高二下册3月考试化学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二下册3月月考地理检测试题(附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下册3月月考地理检测试题(附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高二下册3月月考地理检测试题(附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甘肃省靖远县高三下册3月月考地理检测试题(附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一下册3月月考地理检测试题(附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