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T∕CACM 1020.149-2019 道地药材 第149部分:黄芩.docxVIP

T∕CACM 1020.149-2019 道地药材 第149部分:黄芩.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11.120.01

C23

团体标准

T/CACM1020.149—2019

道地药材第149部分:黄芩

Daodiherbs—Part149:Huangqin

2019-08-13发布2019-08-13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1164

T/CACM1020.149—2019

前言

T/CACM1020《道地药材》标准分为157个部分:

——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

——第148部分:常吴萸;

——第149部分:黄芩;

——第150部分:赤芝;

——第157部分:汉射干。

本部分为T/CACM1020的第149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生态遗传重点研究室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药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阁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陕西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严辉、曾燕、李虹、王胜升、赵明、郭盛、王继永、赵润怀、唐志书、段金厥、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肖生伟、郭亮、李晓菲、刘佳陇、汪英俊、余意。

1165

T/CACM1020.149—2019

道地药材第149部分:黄芩

1范围

T/CACM1020的本部分规定了道地药材黄芩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

本部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地药材黄芩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CACM1020.1—2016道地药材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3术语和定义

T/CACM1020.1—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黄芩huangqin

产于河北承德及其周边燕山—阴山—太行山地区的野生黄芩和仿野生栽培黄芩。

4来源及形态

4.1来源

本品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

4.2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肉质。茎直立或斜生,多分枝。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钝或稍尖,基部圆形,全缘,两面无毛或疏被短柔毛,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花序顶生,总状,常于茎顶聚成圆锥状;下部的苞片叶状,上部的苞片较小为卵状披针形;花萼开花时常4mm,果时增大。花冠紫色,紫红色或蓝色,二唇形;上唇盔状,先端微裂;下唇3,裂开,中裂片近圆形。雄蕊4,稍露出,前对较长,后对较短。子房4裂,光滑,褐色;花盘环状。小坚果,卵圆形,黑褐色,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脐。花期7月~8月,果期8月~9月。

5历史沿革

5.1品种沿革

汉代《范子计然》云:“黄芩出三辅,色黄者善。”说明黄芩以根黄者为好,此为多年生黄芩性状

1166

T/CACM1020.149—2019

特点。《吴普本草》对黄芩的原植物描述为:“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其茎空中,或方圆,高三、四尺,四月花紫红赤,五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

唐代《新修本草》记载:“叶细长,两叶相对,作丛生,亦有独茎者。今出宜州、郿州、径州者佳,兖州者大实亦好,名豚尾芩也。”

宋代《本草图经》记载:“黄芩生秭归山谷及冤句,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皆有之。苗长尺余,茎干粗如筋,叶从地四面作丛生,类紫草,高一尺许,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六月开紫花,根黄如知母粗细,长四五寸,二月、八月采根,暴干用之。”这些描述与黄芩属Scutellaria植物特征基本相符。由此证明从《本草经集注》到《本草图经》药用黄芩品种变化不大,基本都是唇形科黄芩属。结合《证类本草》所绘“耀州黄芩”“潞州黄芩”药图及古代典籍中的产地描述,大致可以认为北芩为今用正品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一直是药用主流品种。

明代《本草纲目》记载:“芩,说文作荃,谓其色黄也。或云芩者黔也,黔乃黄黑之色也。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故又有腐肠,妒妇诸名。妒妇心黯,故以比之。子芩乃新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