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题库(古诗词鉴赏)试题.docx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题库(古诗词鉴赏)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题库(古诗词鉴赏)试题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8题。

(一)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描绘了一幅壮阔的黄河景色,体现了诗人胸怀壮志。

B.诗歌以白日、黄河、鹳雀楼为意象,构成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画卷。

C.诗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二)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B.诗歌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C.诗歌运用了拟声词“戍鼓”、“雁声”,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D.诗歌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4题。

(一)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通过对秋夕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B.诗歌运用了拟声词“萤”、“牵牛”、“织女星”,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C.诗歌通过对画面色彩、气氛的渲染,使读者如临其境。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

(二)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B.诗歌通过对酒、火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

C.诗歌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晚来天欲雪”的意境。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20题。

(一)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通过对江南水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B.诗歌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京口瓜洲与钟山之间的距离。

C.诗歌通过对春风、明月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二)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勤奋学习的推崇。

B.诗歌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诗歌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勤奋学习与悔恨迟学的差距。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6题。

(一)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通过描绘昨夜雨疏风骤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B.诗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海棠人格化,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C.诗歌通过对“绿肥红瘦”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二)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通过对元宵节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欢乐时光的向往。

B.诗歌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意境。

C.诗歌通过对“灯火阑珊处”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7~32题。

(一)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B.诗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明月人格化,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C.诗歌通过对“高处不胜寒”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