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日照神州天立高级中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VIP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日照神州天立高级中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照天立高级中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1.仰韶文化的代表姜寨聚落遗址中,环壕村落有五片房屋,每片房屋中都有大、中、小之分,大房屋可能是举行祭祀等公共活动的场所,几乎所有房子的门道都朝向中央广场,周边还有公共的制陶场所、公共墓地。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图1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

A.原始农业的发展B.等级制度的确立

C.文明时代的到来D.秩序观念的萌发

2.(周末卷原题图1、图2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农牧分界示意图。农牧分界线的变化折射出()

图1图2

A.政局变动影响经济格局B.民族迁徙促进江南开发

C.传统农耕经济渐趋衰退D.气候变迁导致牧强农弱

3.(周末卷原题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诏令,租调制由曹魏时期的“以户计征”变为“以丁计征”,奴婢和耕牛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这一变化()

A.加重了农民负担B.推动了均田制的实施

C.促进了民族交融D.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4.明朝中后期,商业资本有着多方面的流向。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推断,其流向占比最大的应该是()

A.商业经营B.投资土地

C.手工业生产D.奢侈消费与慈善

5.图4是我国19世纪70年代创刊的《小孩月报》,不仅刊载寓言、诗歌、传记、小说、戏法、科学常识,而且刊有论说、教会新闻、国内外时事等内容,在当时影响较大。由此可知()

A.近代媒体普遍重视儿童教育B.晚清民众高度关注社会时局

C.西方文化得到国人广泛认可D.近代报刊呈现中西合璧色彩

6.下图为抗战时期爱国人士创作的漫画作品。该图反映出()

A.正面战场的作战B.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C.两大战场的配合D.日本法西斯的失败

7.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农民努力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增添牲畜农具,发展多种经营,使农村经济面貌迅速改观,同时他们积极投身革命。这反映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A.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

C.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D.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8.有学者认为“虽然中国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的各项外交活动都离不开苏联的帮助与支持,但是中国在会前坚持自己对会议预案的主张,在会中努力协调各方和平解决印支问题。”其意在强调新中国()

A.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9.图5是1980年与2015年我国五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的产业占比变化情况。其变化主要是由于()

A.特区产业结构的日益完善B.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C.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D.现代科技进步的推动

10.图6是古代克里特文明发展示意图。这主要反映出()

A.区域文化的统一性B.文明中心的多元性

C.文明发展的交融性D.西方文明的连续性

11.有政治家对中世纪欧洲某一制度评价为:“众雄逐鹿,风云莫测的时代,或者出于无知、残忍、一些人私欲横流,社会沦为个人意志角逐的战场不能自拔,因为社会缺乏一个广泛的共同意志。任何一种具有绝对统治权特征之一的制度在这时出现,向社会提出安邦定国之计,社会就会群起支持,热诚拥护。”其意在()

A.肯定王权加强的进步作用B.突出入民群众的主导地位

C.强调封君封臣制的必要性D.批判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

12.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促进人类自立、自主意识的形成B.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人们广泛接受D.保证了西方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13.1831年,英国工人在《人民之声报》上宣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他们是生产过程中的神经和灵魂,因而又是国家的神经和灵魂。”可见,此时英国工人()

A.发现了自身贫困的根源B.意识到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C.已具备自发的阶级意识D.呼吁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

14.表2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