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2025高三省级联测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那么大,为什么是中国在美食方面冠绝全球?
首先,中国有两大“地理优势”奠定了“美食王国”的基础。
一是中国地大物博、食材丰富。中国幅员辽阔的疆域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各种土壤、地形和气候,为中国人提供了丰富的食材。
二是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适宜生存。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温带,温度、降水都非常适合生存繁衍。
中国还有两大“历史优势”巩固了“美食王国”的地位。
一是中国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未曾断绝。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能保持五千年长盛不衰、未曾中断的文明,这使得中国在美食烹饪方面的技法和文化能够得到相当完整的传承和长足的发展。中国美食煎、炒、炸、蒸、煮、烤、烙、焖、氽、煲等丰富多样的制作技法,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华美食文化成型于商周时期,不断发展变化,至清代发展出“四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后来浙、闽、湘、徽四地的菜品也因形式丰富、味道上佳而加入其中形成了“八大菜系”。今天,中国美食早已不限于“八大菜系”,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菜系和小吃,它们互相影响、促进,使得中国美食文化向着更高层级迈进。
二是中国历史上不断融合吸收外来饮食文化。中国历史是一部民族融合和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现今常见的很多美食材料,如辣椒、蒜、香菜、胡椒、茄子、红薯、土豆、葡萄、玉米等等都是历史上从外国传入到中国的,中国美食能有今天的繁荣局面,跟这些外来食材的输入密不可分。
(摘编自《历史地理决定:为什么中国的美食能冠绝全球》)
材料二:
阳光、空气、水和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四大要素。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特别是火和工具的使用在促进人类进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渔猎、畜牧和种植造就了多种文明。小麦和稻谷紧随人类迁徙的脚步,把更高的文明传到世界每个角落。人类文明的足迹,可以通过饮食、食具和生产工具加以判断。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作为“远古中华第一村”,是中国农耕文化村落的源头之一。在此发现了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重新修订了对世界农业起源时间的认识。同时发现的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彩陶,也是人类最早的饪食具。
北方的粟黍文明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础。大地湾遗址人类骨骼稳定同位素证据表明,约在距今五千九百年时,黄土高原的粟作生产逐渐替代黍作,成为主要农作物形态,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和文明发展进步。
华夏祖先对获取食物抱有宽广的胸怀和精准的拿来主义。除本土农畜品种外,还从世界各地引进新品种,如小麦、土豆、玉米、番薯、番茄、大蒜、辣椒、芝麻等。华夏文明是在立足本国又吸收外来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最早饪食具——陶器的发明,被看作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除上山遗址发现的万年彩陶外,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陶鼎。距今四千年前的二里头夏代遗址出土了青铜爵。从先秦到两汉,各类饪食具名目多达百种,铁质、漆质饪食具逐渐得到普及。唐宋以后,瓷器成为普遍应用的饪食具。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名扬四海。
“灶者,生养之本”。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原始灶。春秋虎形青铜灶带有烟囱。汉代青铜“龙首灶”有三个灶眼,上置甑釜。汉陶灶模型带有山墙。北宋后,河东、开封将煤用于烹饪燃料,出现了“入羊炉”、镣炉、“铫”(火锅)等。清代出现了焖炉、明炉。炉灶改进提高了烹饪效率,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
汉魏以前,人们在席上跪坐吃饭,称为“飨”。南北朝时出现高足坐具,方凳、胡床逐渐取代座席,唐人垂足而食。桌椅出现后,改分餐制为合餐制。一日三餐(一朝食、两燕食)最早是帝王专利,普通人一日两餐(朝食曰饔,夕食曰飧)。到唐代,普通人也变一日两餐为三餐。随着南北朝唐宋政治中心的南移,大批北人南下,南北方烹饪方式和观念汇流,中国烹饪文化发生巨大转变。
宋代都市集镇食肆大兴,酒楼、食店、茶坊遍布。《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描述东京汴梁“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尽在庖厨”的盛况。南宋临安素食、北食、南食、川食等专业风味餐馆问世,出现上门服务、分工合作的“四司六局”和专供富家雇佣的“厨娘”。磨、油、酒、酱、糖等作坊日益品牌化。元代饮食业出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风味菜肴,烹饪各环节基本定型,调味品多达数十种,出产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解析.docx
- 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
-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4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pdf
- 豫园股份: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宁沪高速2024年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pdf
- 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