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36T-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诊断技术规范.doc

DB36T-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诊断技术规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FORMTEXT?????

DBFORMTEXT??

FORMTEXT?????地方标准

DBFORMTEXTXX/FORMTEXTXXXXX—FORMTEXTXXXX

FORMTEXT?????

FORMTEXT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诊断技术规范

FORMTEXTDiagnosticspecificationsforRiemerellaanatipestiferdisease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FORMDROPDOWN

FORMTEXT

FORMTEXT????-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

FORMTEXT????????发布

DBXX/XXXXX—XXXX

PAGE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九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九江市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谭美芳、李海琴、黄江南、杨群、谭佳、康昭风、韦启鹏、张帆帆、曾艳兵、季华员、徐田放、吴国灶、方绍培、汪娟、付戴波。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诊断技术规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诊断的术语和定义、临床诊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病原菌的鉴定与结果判定、生物安全。

本文件适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检疫、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4789.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

NY/T541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

属黄杆菌科,有荚膜,无芽孢、无鞭毛、不运动的革兰氏阴性菌。多数菌体呈杆状或椭圆状,大小为0.3~0.5μm×0.7~6.5μm,个别菌体呈长丝状,可达11.0~24.0μm。部分菌体表面有芽状赘生物。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anatipestiferdisease)

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t/item/%E9%B8%AD%E7%96%AB%E9%87%8C%E9%BB%98%E6%B0%8F%E6%9D%86%E8%8F%8C%E7%97%85/_blank传染性疾病,又称为\t/item/%E9%B8%AD%E7%96%AB%E9%87%8C%E9%BB%98%E6%B0%8F%E6%9D%86%E8%8F%8C%E7%97%85/_blank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t/item/%E9%B8%AD%E7%96%AB%E9%87%8C%E9%BB%98%E6%B0%8F%E6%9D%86%E8%8F%8C%E7%97%85/_blank败血症、鸭疫综合症、\t/item/%E9%B8%AD%E7%96%AB%E9%87%8C%E9%BB%98%E6%B0%8F%E6%9D%86%E8%8F%8C%E7%97%85/_blank鸭疫巴氏杆菌病等,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全身浆膜表面覆有广泛性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以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最为常见,还可引起脑膜炎、关节炎和输卵管炎。

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

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易感,自然条件下2~7周龄雏禽易感,其中以2~3周龄雏禽最易感。种禽和成年禽很少发病,但可成为传染源。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还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环境气候改变、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变质或营养不均衡、运输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该病。

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

发病急、病程短,死前无明显症状。

急性型

常见于2~4周龄的雏禽,病程1~3日。病禽表现为精神沉郁,缩颈,嘴拱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频频点头,食欲衰减,咳嗽、打喷嚏,眼和鼻有分泌物;排黄白色或绿色粪便,病鸭死前颈震颤,角弓反张。

慢性型

常见于4~7周龄雏禽,病程在一周以上,主要表现为神经症

文档评论(0)

hcmpv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