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6.2《再别康桥》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6.2《再别康桥》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同学们,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的遇见,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告别。当我们挥手作别时,心中总有万般滋味。那你们可曾想象,在异国他乡,有一座如梦似幻的康桥,诗人徐志摩怀着怎样的深情与它告别?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徐志摩的脚步,走进《再别康桥》,感受那独特的离情别绪。课前导入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成就和新诗的特点。反复诵读,赏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美)。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等,新月派代表诗人,与闻一多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代表作《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那拉》等。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其诗语言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ch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徐志摩短暂的一生正处在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但他从未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渴望与追求,笔耕不辍,被梁启超赞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作者简介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徐志摩爱恋林徽因。1922年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大、清华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林徽因和梁思成参与接待工作。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胡适充当媒人,梁启超做证婚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率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1923年写下长诗《康桥,再会吧》徐志摩在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留下佳作《再别康桥》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徜徉于昔日的校园,在那一木一花中寻觅当年的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何谓再别?徐志摩的一生曾经三次到过康桥:

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辩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徐志摩徐志摩和康桥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徐志摩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现代诗派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代表诗人有戴望舒、下之琳、施蛰存、何其芳、废名、林庚等。知识链接在诗歌技巧上,现代诗派继承了初期象征派对“纯诗”的强调,对“契合”与“暗示”的强调,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借鉴,但是排除了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的盲目照搬,而是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将意象和诗人的人生感悟有机地容纳整合。现代诗派的诗意核心是象征主义,就是借助具体的事物,用暗示、隐喻的方式,传达内心各种幽微难明的情意。现代诗派诗人力图充分展现诗人的内在情感,其诗歌的主题往往是彷徨和失落。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重要诗歌流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受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很大,曾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新月派提倡“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这一关于新诗“三美”主张遂成为新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知识链接

初读诗歌河畔(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