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来源:不详作者:佚名
对于某些人而言(特别是那些西方工业文化中的人),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是很盛
行的。在美国好莱坞的大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很浓的作品,像史瓦辛
格、史泰龙„„他们往往是深入敌后九死一生,一个人就把对方N个人打得屁滚尿流,最后
还能活着回来的孤胆英雄;而反观国产电影呢,不是没有这样的英雄,只不过“我们的”英
雄,其下场通常是为了集体的、更大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似乎东西方对于英雄的定
义标准有着较大的区别,为什么会这样呢?
身份更多是独立的。青春期是与父母分离的时期,个体开始依靠自己,并且开始定义个
人独立的自我。即便个体来到一片陌生的土地上,他的特性——作为有特殊能力、特点、价
值和梦想的独特个体——可能会完整地保留下来。西方文化中的心理学假定,定义一个人的
可能性自我并相信他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会使他的生活富足。在20世纪结束之前,个
人主义已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主导声音。
西方文学,从《伊里亚特》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更多地赞美那些依靠自己的
人,而较少称赞那些满足别人愿望的人。当人们经历过富裕、变动、都市化和大众传媒后,
个人主义就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而亚洲、非洲和中南美地区的本土文化则把集体主义(collectivism)放在更重要的位
置上。这种文化孕育了相互依存的自我。这些文化中的人们更多地进行自我批评,却很少自
我肯定。特性被更多地定义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集体主义有很长的历史,例如在中国农村,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能够更好地进行粮
食生产。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Nisbert在《思维地理》(GeographyofThought,2003)
中主张,其结果不止是社会关系与倡导个人主义文化的西方不同,而且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
当呈现一种栩栩如生的水下场景时,日本人自然地回忆出比美国人多60%的背景特征,
他们的讲述更多以关系为主(青蛙在植物旁边)。美国人把注意更多地放到焦点目标上,比
如单独的大鱼,而较少注意环境特点(Nisbert,2003)。Nisbert从这些研究中总结出东
亚人的思维更加整体化——在与其他事物或环境的关系中知觉和思考对象与人。
一个具有相互依赖自我的人会有更强烈的归属感。相互依赖型的人在与家人、同事和朋
友完全分开后,会失去那些定义自己的社会联系。他们不是只有一个自我,而是有很多个自
我:与父母相处时的自我、工作时的自我、与朋友一起时的自我(Crossothers,1992)。
相互依赖型的自我是镶嵌于社会关系中的,直接的交谈比较少,更多的是礼貌性交谈
(Holtgraves,1997)。其社会生活目标更多的不是增强个体自我而是协调并支持他所在的
群体。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自尊与“别人怎么评价我和我的群体”密切相关。自我概念是
有弹性的(与特定的情景有关)而不是固定不变的(跨情景的持久性)。在一项研究中,认
为在不同活动领域里仍然保留了自我(内在自我)的加拿大学生为五分之四,而中国与日本
的学生则仅为三分之一(Tafarodiothers,2004)。
无论如何,像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样分类如此鲜明的文化似乎过于简单化了,因为任
何文化中的个人主义都会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发生变化(Oysermanothers,2002a,b)。
这种变化同样存在于同一国家的不同区域和政治观点之间。在美国,夏威夷人和住在最南部
的人要比那些西部山区比如俄勒冈州和蒙大拿州的人表现得更为集体主义(Vandeo
Cohen,1999)。保守派倾向于成为经济上的个人主义者(“不要征税或管制我”)和道德
上的集体主义者(“制定法律来约束不道德行为”)。而自由主义者则倾向于成为经济上的
集体主义者和道德上的个人主义者。
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特别是那些少数学会不必太在意别人的偏见的人,“在他人的评
价之外”并且认为他所在的群体没有那么重要(Crocker,1994;Kwanothers,1997)。
自尊更多的是个人的而不是关系的。对个人特性的威胁会比群体特性的威胁更让我们感到气
愤和郁闷(Gaertnerothers,1999)。
对于日本学生来说,高兴是伴随积极的社会交往而来的——亲密感、友好和尊敬。而对
美国学生而言,这种情绪通常伴随解脱的情绪——效能感、出众和骄傲。集体主义文化中的
冲突常常发生在群体之间;而个人主义文化则会发生更多个体之间的争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专注于文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等。本人已有16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可承接演讲稿,读后感,任务计划书,营销方案等方面的工作。欢迎您的咨询~~
文档评论(0)